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四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現在我們進入一個問題,就是信根,不壞迴向。首先就是不壞的信,這個很重要,比上一個環節還要重要一些。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不壞迴向?
佛子!什麼是菩薩摩訶薩的不壞迴向?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於去、來、今諸如來所得不壞信,悉能承事一切佛故;
佛子!這個菩薩摩訶薩對於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諸佛得不壞信,能夠承事一切佛。(對佛不壞的信,我們怎麼樣理解?你要知道,才能說信和不信。如果你都不知道,你怎麼能說得上信還是不信呢?大家認識嗎?認識多少?只有你完全認識了,才能說是信還是不信。如果認識不透徹,就很難說已經完全建立了信。再一個,對於未來的佛,就是現在的菩薩,大家了解多少?認識多少呢?只有完全認識、了解了,才能說信還是不信。我們怎麼樣才能真正達到不壞信?只有真正達到不壞信的時候,才有能力去承事一切諸佛。如果信都建立不起來,根本不可能去承事諸佛)
於諸菩薩,乃至初發一念之心求一切智,得不壞信,誓修一切菩薩善根無疲厭故;
對於菩薩(未來的佛),哪怕是初發一念的心求一切智,我們也要得不壞信,(有了不壞信,你就會)發誓願修一切菩薩的善根無疲憊和厭煩(這樣做就證明你已經得了不壞信)。
於一切佛法得不壞信,發深志樂故;
對於一切佛法得不壞信,你肯定會發起非常深的志向和趣向;
於一切佛教得不壞信,守護住持故;
對一切佛教得不壞信,發誓願守護佛教,讓佛的教法住持世間;(如果增加一點、減少一點、改變一點,都不能叫對佛的教法得不壞信。如果以小乘理解大乘,依大乘理解小乘,也不能叫做得不壞信。因為眾生的根基、因緣不同。是不是對佛教得不壞信,就看你是不是如實地守護著諸佛的教法,是不是讓一切諸佛的教法都長久地住持世間。)
於一切眾生得不壞信,慈眼等觀,善根迴向,普利益故;
對一切眾生得不壞信,就會慈眼平等觀察,依善根迴向普遍利益一切眾生;(因為你的目的就是饒益一切眾生啊,就是普遍利益他們的。)
於一切白淨法得不壞信,普集無邊諸善根故;
對於一切白淨法(善法、善業)得不壞信,普遍修集無邊的善根;(大家都學過《十善業道經》,大家都知道,十善業可以成就你無邊的善根,甚至包括佛的三十二相。)
於一切菩薩迴向道得不壞信,滿足殊勝諸欲解故;
對於一切菩薩迴向道(這個法門)得不壞信,滿足殊勝的諸欲解;(你真正的、非常殊勝的對佛的教法,想得最殊勝的理解,首先就要知道因果的事。實際,迴向就是因果的延伸。)
於一切菩薩法師得不壞信,於諸菩薩起佛想故;
對於一切菩薩法師得不壞信,對這些菩薩生起如佛想;(如果你能對這些菩薩起佛想,那就是對菩薩法師得了不壞信;如果不能對菩薩起佛想,那就不可能對法師得不壞的信。)
於一切佛自在神通得不壞信,深信諸佛難思議故;
對於一切佛的自在神通得不壞信,深信諸佛不可思議的功德;
於一切菩薩善巧方便行得不壞信,攝取種種無量無數行境界故。
對一切菩薩善巧方便行為得不壞信,(首先要知道)攝取種種無量無邊行的境界(那些行為的境界知道,就會對這些善巧方便行為得不壞信。比如,禪宗二祖慧可接受了達摩祖師的一脈心法以後,最後成就相當高。後來把祖位讓給三祖以後,出現了好多不可思議的做法,被當時所有的修行者嗤之以鼻,什麼地方都去,酒館、妓院都去。當時大德問他「你這是成就的人,一代祖師,怎麼什麼地方都去啊?」二祖慧可就說「我安我心,關你何事呢!」這個公案流傳非常久,這是漢人禪宗的第一位祖師。為什麼當時好多人不理解呢?就是對菩薩的善巧方便行,沒辦法信。信都信不了,更談不上他那個信是不會被破壞的信。為什麼呢?就是他們對菩薩種種無量無數的行為境界他們不懂、不知道,沒有進入這種境界,所以他們不可能有信,更不可能達到不壞的信。所以,在《華嚴經》後面講,善才童子五十三參,就是對菩薩現種種身攝取眾生的事,給我們很好地提示。實際,菩薩他會運用他的善巧方便做一切事。在以前學《楞嚴經》的時候,實際,如來已經說過了,菩薩住世,什麼都會示現,就算是奸偷屠販也會同事的。記住:如果你對攝取眾生的種種境界有所了解,你就會對菩薩的善巧方便行為達到不壞的信。)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安住不壞信時,於佛、菩薩、聲聞、獨覺,若諸佛教,若諸眾生,如是等種種境界中,種諸善根無量無邊,令菩提心轉更增長;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地安住不壞信心的時候(他的信心不會被任何一個人事物所破壞),面對於佛、菩薩、聲聞、獨覺、或者是諸佛教,或者是諸眾生等等,種種境界當中,會種無量無邊的所有善根(不但不會破壞信根,而且還可以同時成就自己的無量無邊的善根),還可以讓自己的菩提心轉而更加增長;
慈悲廣大,平等觀察,隨順修學諸佛所作,攝取一切清淨善根;
慈悲心廣大,平等地觀察,隨順、修學一切諸佛所作的一切,攝取一切清淨善根;(大家或許不知道,佛菩薩一切行為無非是在利益眾生,而且都在成就自己相應的清淨善根。這個善根我們能不能得到呢?如果你連信都不信,或者你這個信都被破壞了,你就沒有辦法攝取這一切善根。菩薩透過不壞的信心,攝取一切清淨的善根。)
入真實義,集福德行,行大惠施,修諸功德,等觀三世。
進入真實義境(真正懂才能真正信,真正信才能得以真實意境),(就可以)修集福德行,行大惠施,修集一切功德,平等觀察三世。
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善根功德,迴向一切智:
菩薩摩訶薩以這些善根功德,迴向到一切智:
願常見諸佛,親近善友,與諸菩薩同共止住;
願常見一切諸佛,親近善友,與菩薩共同止住;
念一切智,心無暫捨;
願心無暫捨地念一切智;
受持佛教,勤加守護;
願受持佛教、勤加守護;
教化成熟一切眾生,心常迴向出世之道,供養瞻侍一切法師;
願教化成熟一切眾生,願眾生心能常常迴向出世之道,供養、瞻仰、承侍一切法師;
解了諸法,憶持不忘;修行大願,悉使滿足。
願對一切法清楚、明白、了解、認識,還能憶持不忘(種什麼因才會有什麼果的,這些因都沒種過,不可能結這個果的。如果你這些因都種過了,將來這些一定會成熟的。)願修行大願(不管哪一種願),都能讓這些願得以滿足。
菩薩如是積集善根,成就善根,增長善根,思惟善根,繫念善根,分別善根,愛樂善根,修習善根,安住善根。
菩薩就是這樣去積集善根、成就善根、增長善根、思維善根、繫念善根、分別善根、愛樂善根、修習善根,安住善根。
希望大家著重的來看一看,理解一下。很重要的。
菩薩摩訶薩如是積集諸善根已,以此善根所得依果修菩薩行,於念念中見無量佛,如其所應,承事供養。
菩薩這樣修集善根以後,用修集善根所獲得的果報繼續修菩薩行,這時可以在念念當中見無量佛,按以前發願所成就的果報去承事供養佛了。
以阿僧祇寶、阿僧祇華、阿僧祇鬘、阿僧祇衣、阿僧祇蓋、阿僧祇幢、阿僧祇幡、阿僧祇莊嚴具、阿僧祇給侍、阿僧祇塗飾地、阿僧祇塗香、阿僧祇末香、阿僧祇和香、阿僧祇燒香、阿僧祇深信、阿僧祇愛樂、阿僧祇淨心、阿僧祇尊重、阿僧祇讚歎、阿僧祇禮敬、阿僧祇寶座,阿僧祇華座、阿僧祇香座、阿僧祇鬘座、阿僧祇栴檀座、阿僧祇衣座、阿僧祇金剛座、阿僧祇摩尼座、阿僧祇寶繒座、阿僧祇寶色座、阿僧祇寶經行處、阿僧祇華經行處、阿僧祇香經行處、阿僧祇鬘經行處、阿僧祇衣經行處、阿僧祇寶間錯經行處、阿僧祇一切寶繒綵經行處、阿僧祇一切寶多羅樹經行處、阿僧祇一切寶欄楯經行處、阿僧祇一切寶鈴網彌覆經行處、阿僧祇一切寶宮殿、阿僧祇一切華宮殿、阿僧祇一切香宮殿、阿僧祇一切鬘宮殿、阿僧祇一切栴檀宮殿、阿僧祇一切堅固妙香藏宮殿、阿僧祇一切金剛宮殿、阿僧祇一切摩尼宮殿,皆悉殊妙出過諸天;阿僧祇諸雜寶樹、阿僧祇種種香樹、阿僧祇諸寶衣樹、阿僧祇諸音樂樹、阿僧祇寶莊嚴具樹、阿僧祇妙音聲樹、阿僧祇無厭寶樹、阿僧祇寶繒綵樹、阿僧祇寶璫樹,阿僧祇一切華香、幢幡、鬘蓋所嚴飾樹,如是等樹,扶踈蔭映,莊嚴宮殿。其諸宮殿復有阿僧祇軒檻莊嚴、阿僧祇窓牖莊嚴、阿僧祇門闥莊嚴,阿僧祇樓閣莊嚴、阿僧祇半月莊嚴、阿僧祇帳莊嚴,阿僧祇金網彌覆其上,阿僧祇香周匝普熏,阿僧祇衣敷布其地。
省略,用這些種種的東西供養佛。(你成就那些善根,你會擁有這些東西。擁有了這些東西就可以做無量無邊數的供養,不然的話,你現在連有都沒有,都是有限、有數、有量,而且是不自在的福德,你根本不可能做那麼大的供養。)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諸供養具,於無量無數不可說不可說劫,淨心尊重、恭敬供養一切諸佛,恒不退轉,無有休息;一一如來滅度之後所有舍利,悉亦如是恭敬供養。
佛子!菩薩摩訶薩用上面所說的這些供養具,在無量無數不可說不可說劫,用清淨的心、尊重、恭敬、供養一切諸佛,這種供養恒不退轉(連續的不間斷的),無有休息;在一一的如來滅度之後,所有的舍利,也是這樣的恭敬、供養。(佛滅度以後,自己還在嗎?不在不要緊啊,他也沒有說讓你一生,是盡未來際、生生世世都是這樣做的。佛住世這樣做,佛滅度以後,佛的舍利,我們也要恭敬、尊重。為什麼呢?)
為令一切眾生生淨信故,一切眾生攝善根故,一切眾生離諸苦故,一切眾生廣大解故,一切眾生以大莊嚴而莊嚴故,無量莊嚴而莊嚴故,諸有所作得究竟故,知諸佛興難可值故,滿足如來無量力故,莊嚴供養佛塔廟故,住持一切諸佛法故,如是供養現在諸佛,及滅度後所有舍利。其諸供養,於阿僧祇劫說不可盡。
為了讓一切眾生都能生清淨信,為了讓一切眾生都能攝取善根,為了讓一切眾生都能脫離一切諸苦,為了讓一切眾生能得廣大的解(舉一反三的能力),為了讓一切眾生以大莊嚴(佛的莊嚴)而莊嚴,用無量的莊嚴而莊嚴,為了所作的一切事都能得究竟成功,知道諸佛出現於世間是非常難以值遇的,為了滿足與如來一樣的無量力(福德力、智慧力、辯才力。大家每次供養的時候是不是有這樣的心呢?我們沒學過,不知道那就算了。但是,現在學過了,將來大家再供養的話,都應該以這樣的種種心供養,就可以成就種種的利益),為了莊嚴、供養佛的寺(相當於現在的部,當時是官方政府立名的)院(這種莊嚴,能讓無信的眾生生起嚮往心,讓他們生起一探究竟的心,既能自利又能利他的),為了住持一切諸佛的教法,為了供養現在一切諸佛以及滅度諸佛的舍利。我們這些供養,不是一下兩下,是於阿僧祇劫說不盡的。
如是修集無量功德,皆為成熟一切眾生,無有退轉,無有休息,無有疲厭;無有執著,離諸心想;無有依止,永絕所依;遠離於我,及以我所;如實法印,印諸業門;得法無生,住佛所住;觀無生性,印諸境界。
(供養佛)就是在修集無量功德(供養的事,比如你供養一塊錢,或者供養香燭等,任何一點一滴的供養,在你供養佛的時候,就能與佛的一切功德建立起來一個因,結一個很好的緣。當然了,你供養越大,你的因越圓滿,你的緣也就越堅固。所以,供養的事非常重要。在佛經裡,這一句話就可以體現出來。你在無量無邊劫,用了無量無邊的東西去供養,為什麼呢?這樣做,就是修集無量功德。供養為什麼是在修集功德呢?因為佛具足了無量功德,你在供養佛的時候,直接與佛的無量功德建立了因緣,所以說,在你自己這塊兒確確實實在修集無量的功德),(修集功德為什麼呢?)都是為了成熟一切眾生,無有退轉、無有休息、無有疲厭的供養;供養時無有執著,離所有心想(通常來講,我們是依智不依識,我們的心想叫第六意識,就是我們的妄想。我們要依智慧去供養,我們要知道為什麼供養。要離開這意識的想象);無有依止,永遠斷絕所依(大家或許難以理解,佛不是我們所依的嗎?不是我們的依靠嗎?怎麼能斷絕呢?因為你是菩薩啊,就應該知道,佛所現的身也是應機、應緣來度化眾生的,不是永恆不變的。菩薩真正要依的是永恆不變的。永恆不變的是什麼呢?自性。眾生犯錯誤就是在這裡,依靠人、錢、物、丈夫、女人,結果生生世世誰也靠不住,最後都分手了,沒有一樣能靠得住的。自性,不管你生死,一切事,他就是你,你就是他。佛法不帶個人情感,要斷絕所依靠,甚至包括依賴佛,也要建立在智慧上。如果我們乾脆躺在佛的懷裡,一概事不問了,就能離苦得樂,那是不可能的,那只能是離樂得苦了);遠離於我(眾生就認準了一個我,這就是我,我難受,我難以理解,我難以接受,我怎麼地……仔細研究研究,哪裡有個我呢?詳細地觀察,找不到一個我的痕跡,連我都找不到,我所有的一切能建立在什麼地方呢)、我所;如實法印(諸法實相就是空相,就是自性,我們要用這個如實法),印諸業門(業,是用上的事。我們在用的時候,一定要依體來印這個用,也就是,在見到一切人事物的時候,你知道他是依空性所現的,是隨業所現的幻相。都是唯心所現,唯業所感,唯識所變的);真正知道萬法自性是無生無滅的,就可以住佛所住(佛就是住在這個境界上,你住在佛這種境界上就跟佛一樣了,各位好好努力,并不是太難做的,雖然各位現在住一會兒就忘了,住不下來不要緊的,住一次也好啊,住兩次功德無量啊。大家也不要太著急了,越急越難以成就的,欲速則不達。希望大家牢牢記住,在《華嚴經》裡沒有對諸法實相作深入的、細緻地剖析,像《楞嚴經》那樣細緻入微的告訴你,在你身上怎麼樣找到不生不滅的,什麼是有生有滅的。因為在華嚴會上的菩薩早就知道如何在自己身上去感受這個不生不滅的和有生有滅的,現在佛只要這樣說就可以了。波斯匿王觀河辨見,羅睺羅撞鐘,都是在讓我們從見性和聞性上感受的。華嚴法會上的菩薩都知道的,不需要細講);觀察不生不滅的自性,印眼前的一切境界。(看看是不是與無生性這個教法是不是相應?如果是,那就對了。所以,在大乘法中,叫一法印。二乘法就用三法印。)
諸佛護念發心迴向,與諸法性相應迴向,入無作法成就所作方便迴向,捨離一切諸事想著方便迴向,住於無量善巧迴向,永出一切諸有迴向,修行諸行不住於相善巧迴向,普攝一切善根迴向,普淨一切菩薩諸行廣大迴向,發無上菩提心迴向,與一切善根同住迴向,滿足最上信解心迴向。
發心迴向得一切諸佛護念,迴向的時候一定要與諸法性相應(我們今天所學的,談到了很多實相的事,在這裡是重點提及法性的事,任何一個迴向,到這個階段的時候都要與法性作相應的迴向),(無作法,還是法性問題,自性不是作成的,是不生不滅的、不垢不淨的、不增不減的,)進入無作法,就是依託自性,依託無作法來成就所作,我們要作這種方便迴向;(諸佛的一切功德就是入無作法成就所作,佛就是依託自性來建立一切功德,依託自性就是入無作法;修一切功德就是成就所作。佛過去沒有成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四無量心、十八不共之法,但是後來,佛成就了所作的一切,都是依自性建立的,自性是根本。我們現在也是一樣,要入無作法,成就所作。做個不恰當的比喻說明一下,入無作法,如同屏幕;文字、圖片叫所作。假設屏幕是不生不滅的,那所作的圖片、文字都是有生有滅的。我們就是依靠不生不滅的屏幕來成就那些有生有滅的文字、圖片。希望大家能理解。大家做這種迴向,將來與諸佛的實相教法就完整相應了。)(我們成天不是想人、就是想事、想物,不光是想,還執著,越想越執著,眾生的痛苦和輪迴都是建立在這個想上,而且這個東西是連環的。我們既然知道它是連環的,而且它是一切煩惱、苦惱的根本,我們怎麼辦呢?)做這種迴向,捨離一切諸事想的執著(現在好多人都說,我離不開這個想啊,我捨離不了這個執著啊。那當然了,一定的,因為你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迴向。或許佛道無上誓願成你迴向過,但是這個迴向你沒迴向過。記住:無上佛道是建立在每一個細節之上的,細節沒有,你那個無上佛道就有點空架子了。在《華嚴經》裡面,首先就是要求你迴向這些細節,沒這些細節,你那個都是空殼。我們的細節一一都建立了,我們的無上佛道必然就成就了。我們做不到的時候,就多多迴向,願捨離這一切諸事想的執著);用所有的善根、功德迴向,願一切眾生安住於無量的善巧(什麼是無量的善巧方便呢?比如,你對電腦非常善於巧妙地運用,你對物理學、生物學、化學,一切語言都可以非常巧妙地運用和發現。這個無量的善巧方便就包含了對所有的知識、所有的學問、所有的一切。或許有人問,既然是所有,包括壞事嗎?現在說的是無量,沒有說好壞,一切、無量的善巧方便。我們做了這個迴向以後,將來不管你學哪一科,哪一方面的藝術,都可以非常善於巧妙的與那些境界相應。比如你學任何一種語言都可以的。對一切事,我們都有善巧方便);要作迴向,永遠出離一切諸有(眾生就執著三界是有,有山有水、有男人、有女人、有汽車、有房子,有人氣我、有人罵我,什麼都有,眾生就是在這個有的境界和範疇當中,這是眾生相。諸佛應該怎麼樣做呢?諸佛是永遠出離了這一切有,我們是佛的弟子,我們要學佛所行,我們要跟佛一樣出離這個有的境界。出離有的境界,就是沒有了嗎?也不是的。眾生把這個有作實有想,認為是實實在在的有;諸佛知道這一切是幻有的。這裡說的出離一切有,是指眾生的狀態,認為是實有的。我們要出離眾生的狀態,不看這一切是實有的,我們要看這一切是幻有的,跟佛一樣。做不到怎麼辦?現在種因,將來結果的時候就做到了。用我們的功德善根迴向,願我們永遠出離一切諸有);把我們的功德善根一起合集起來迴向,願一切眾生,修行一切行的時候,不執著於相,而且修行過程當中非常善於巧妙地修一切行;(我們現在想去做點好事,就像《地藏經》上講,稍有發心,遇到惡緣,就念念增長。剛想做點好事,興趣也非常大,忽然遇到一個惡緣,別人罵了一句,傻子。造惡的心就念念增長,把剛發的善心不知道丟到哪兒去了。這個就是我們過去沒種好這個因啊,所以,必然現在會有這個現象。怎麼辦呢?就是現在必然要做這樣的迴向)把一切功德、善根迴向,願一切眾生都能普遍地攝持一切善法、一切善根;把我們的善根功德迴向,願一切眾生都能普遍地清淨一切菩薩行(菩薩的每一點行,我們都願意普遍的清淨完成它。為什麼要作廣大的迴向呢?因為菩薩行非常廣大);用我們的善根功德迴向,願一切眾生都能發無上菩提心(前面已經講過發菩提心的事,也已經發了菩提心,現在還做這個迴向幹什麼呢?意義重大,因為你發菩提心,不可能是連續的。按理來講,發迴向要連續地種因,將來才有連續的果。你種一個因會有很多果,這個不假。但是,你要連續種因才能連續得果啊。我們學過,這叫等流果。我們時間有限、條件有限,我們就迴向,願我們生生世世、分分秒秒、盡未來際這種等流果都出現);用所有的善根和功德來迴向,願一切眾生都能與一切諸佛的善根同住(在你這塊也就成就了佛的善根了,而且是佛的一切善根,非常殊勝);把所有善根功德迴向,願一切眾生對佛的教法永遠滿足最上信心、解心。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時,雖隨生死而不改變,求一切智未曾退轉,在於諸有心無動亂,悉能度脫一切眾生,不染有為法,不失無礙智。菩薩行位,因緣無盡;世間諸法,無能變動;具足清淨諸波羅蜜,悉能成就一切智力。
佛子!菩薩摩訶薩用種種善根做迴向的時候,生生世世無數個生生死死,種過這個因,都會成就這種果實的,隨著生生死死,這個善根迴向不會改變;求一切智的時候不會退轉;面對一切諸有境界,心不會再有動亂;所有的眾生都能度脫(在行持的枝幹葉花果,每一個過程當中,你都會有相應的能力,隨著你的能力一步一步提高,你就能度脫一切眾生,在度脫眾生的時候,你就會與這些人事物相接觸),在度脫一切眾生的時候,不染一切有為法,不會喪失無礙智慧。(為什麼我們會喪失,菩薩不會喪失呢?就是他種好了。如果我們這樣迴向以後,將來我們也會這樣成就的);對於菩薩的種種行每一個段落的位次建立的因緣都是無盡的(大家千萬不要小看以上這些迴向,你看著好像不大起眼,但是對未來的菩薩行每一個位次都會形成絕對的因緣,而且這種因緣是無盡的);世間一切諸法動亂不了這個菩提心(不像現在,有點不對勁就惱火了,這個不稱心,那個不如意了,什麼人事物都能動自己的心,因為大家都沒種這個因。如果都種好了,什麼也動不了);具足的清淨所有波羅蜜(因為你這些迴向都有了,基礎都有了,將來必然會結這個果);一切智力都能成就(為什麼結這個果呢?種因種好了)。
菩薩如是離諸癡暗,成菩提心,開示光明,增長淨法,迴向勝道,具足眾行;
菩薩就是這樣的迴向、種因,發願,成就遠離一切癡暗(無因計果是邪見啊,菩薩就是這樣的。先種因,他不會沒種因就去求果,那不是菩薩,那是愚癡的眾生;愚癡的眾生就是不種因,只想求果;菩薩就會如諸佛教法,就是這樣種因的),成就菩提心,開示什麼是光明(光明大道、光明智慧),增長自己的凈法(善業),把一切迴向勝道,具足種種行;
以清淨意,善能分別;
菩薩以清淨心意,善於有能力分別(眾生不是,眾生是以分別心,菩薩是以清淨心。菩薩這種清淨心,比如,菩薩像個最清淨的鏡子一樣,人事物來到鏡子面前,鏡子都可以清楚的照了,男人出現鏡子照出男人,女人出現照出女人等;眾生不是的,眾生首先帶著自己的眼光、情感、認識,再去看一切,就是以不清淨的心來分別一切事,那一切都會分別錯的。比如你帶著紅色眼鏡看世界,你就會認準了這個世界是紅的,實際這個世界不是紅的,確實你看到的是紅的,問題在你的眼鏡上,你摘下來就好了。菩薩就是不戴眼鏡,眾生就是戴著紅色、黃色等眼鏡,眼鏡太多了,依他的概念再來看一切事,這個好的,那個壞的,就開始種種分別。本來天下沒事,由此就什麼事都產生了。所以,我們應該像菩薩那樣。菩薩為什麼能做到呢?他種好因了,自然得這個果);
了一切法,悉隨心現;
明明了了知道一切萬法(山河大地、人事物)都是隨心所現,唯業所感,唯識所變的(房子啊、電腦啊、人事物,都是心變現出來的相,為什麼呢?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無有方所。一處造業,一處發現事;處處造業,就會處處地發現事);
知業如幻,業報如像,諸行如化;
知道一切業如同幻化的(包括遇到的一切人事物)都是業感啊、幻化的,凡是所造的一切業都是如幻的,知道業報如同幻相一樣(比如電腦屏幕上展現的文字圖片一樣,看著是有的,感受它好像也有,電腦一關,什麼都沒有,這就是幻相),所有一切行都是幻化的;
因緣生法,悉皆如響;
因緣所生的幻化現象都如同響(比如你對著大山喊一聲,你會聽到大山回應你的音聲,你怎麼喊,它怎麼回。什麼是因緣所生法呢?比如電腦,它就是如響一樣。你想去買它,這是因,無數的科學家、工程師,他們在想製作電腦,讓電腦更完善,他們是緣,你需要錢這個緣,種種的因緣形成的這個電腦,擺在你面前;你怎麼喊的,它就是這樣回應給你。一切諸法都是這樣的,只是大家從來沒有種過這樣的因,現在對這些事感受的淺薄一點,因為沒有這個境界。這個響,就是還給你。);
菩薩諸行,一切如影;
菩薩的所有行一切都如同影像(佛家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佛家不會說眾生那些都是幻化的,菩薩所行的都是真實的,不會的。都是幻化的,心的用就是這樣的。)
出生無著清淨法眼,見於無作廣大境界;
可以出生無著(面對幻化的影像還會執著什麼呢?不會執著了)的清淨法眼(為什麼不執著了?法眼清淨了。什麼叫法眼清淨了?一切都如幻。因此不會執著,就不會有苦,從此就是無限的大樂),可以見無作的廣大境界(什麼是無作的?自性。自性的廣大境界就真正見到了。眾生為什麼見不到?太執著了,執著那些幻化的事,不肯放下,所以見不到廣大圓滿自性境界。放下那塊兒,你就見到這塊兒了。比如,你兩隻手都拿著東西,佛再給你東西,你就不能拿了。把你手上的東西都放下,佛給你的廣大圓滿境界,你不就捧在手上了嘛);
證寂滅性,了法無二;
可以證寂滅性,明了諸法無二(都是唯心所現、唯業所感、唯識所變的);(在《圓覺經》上講,自性不可證,說能證是一種病;為什麼這裡說證呢?因為你已經達到對一切幻化境界無著了,法眼清淨了,可以見到自性的廣大境界,暫且叫做證寂滅性,不是說還有什麼方法去證)
得法實相,具菩薩行;
得諸法實相,具足菩薩行;
於一切相,皆無所著;
對於一切相,你都會達到無所著;
善能修行同事諸業,於白淨法恒無廢捨;
善於有能力修行同事諸業(菩薩攝化眾生的方便,菩薩要與眾生同事,怎麼樣同事啊?如果眾生執著,你也執著,那也是同事,那就不是菩薩了,和眾生一樣了。你要跟眾生同事,首先不能離開你的本位啊,怎麼不離本位呢?得實相法、證寂滅性,知道這一切如幻,從而還要進入幻化境界),對於所有的善業永恆不會廢棄和捨離;
離一切著,住無著行。
離一切執著,安住無執著行。
菩薩如是善巧思惟,無有迷惑,不違諸法,不壞業因,明見真實,善巧迴向;
菩薩就是這樣善巧地思維,對一切無有迷惑,清清楚楚的,尊重順從一切諸法,不會違背一切諸法(通常來講,一切法都有法的規則,菩薩都會順應這一切法的規則,所以,菩薩能自在如意地應用這一切法;眾生不同,總是以我為中心,不管法的規則是什麼,所以,眾生就顯得處處都不自在,處處都不自由,因為總死守著執著我,總違背法的規則,所以就不自在了),也不壞業因(他知道這個業因必然結果,所以不壞業因,會積極塑造好因。如果有迷惑的話,往往會壞業因,不種好因,專門去種壞因,比如貪瞋癡慢疑就會種壞因,有的不承認因果),明明了了見到一切的真實(自性是真實的,因果規律是真實的),巧妙地作迴向(他明白迴向是因,他不違背這個因果法則);
知法自性,以方便力,成就業報,到於彼岸;
知道萬法的自性是什麼,也會用方便方法成就所有的業報(福德等)達到彼岸;
智慧觀察一切諸法,獲神通智諸業善根;無作而行,隨心自在。
智慧(實相智慧、因果規律的智慧)的觀察一切諸法,獲得神通智所有的善根;無作而行是隨心自在的。(自性本體是無作的,但是還要按著因果規律去行,就是無作而行。按著因果規律,隨心自在,想結什麼果就種什麼因。)
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為欲度脫一切眾生,不斷佛種,永離魔業,見一切智無有邊際,信樂不捨離世境界,斷諸雜染;
菩薩摩訶薩就是用所有的善根作這樣的迴向,(就可以無作而行,隨心自在了。菩薩作這些迴向是為什麼呢?)是為了想度脫一切眾生,為了讓佛種不斷,為了自己和眾生永遠離開魔業(死魔、天魔、五蘊魔、煩惱魔;執著色受想行識的你就是五蘊魔,執著貪瞋癡慢疑的你就是煩惱魔。如果你願意捨離對五蘊的執著,願意捨離貪瞋癡慢疑的執著,就叫永離魔業),為了見一切智無有邊際;信樂不舍,離世間境界(菩薩對出世間的境界非常信、非常喜歡,不捨離,雖然不捨離出世間境界,但是一樣在世間救濟一切苦難眾生);斷除所有的雜染;(如果你沒有修過這樣的迴向,你想斷除所有的雜染那是不可能的,甚至你把佛法都當作一種污染、一種雜亂,因為你所說的佛法不一定是真實的佛陀教法,你用一法印去印證一下就可以知道。)
亦願眾生得清淨智,入深方便,出生死法,獲佛善根,永斷一切諸魔事業,以平等印普印諸業,發心趣入一切種智,成就一切出世間法。
也願一切眾生都得清淨智,進入甚深的方便,出離生死法,獲得佛的善根,永遠斷除一切諸魔的事業(順從五蘊、貪瞋癡慢疑,都叫魔業;菩薩種好這些因以後,就可以永遠斷除諸魔事業),以平等印來普遍印證一切行業(自性是平等的、因果規律是平等的,用這個來印證所有的所做所行),發心趣向和進入一切種智,成就一切出世間法。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二不壞迴向。
佛子!這個就是菩薩摩訶薩的第二不壞迴向。
菩薩摩訶薩住此迴向時,得見一切無數諸佛,成就無量清淨妙法,普於眾生得平等心,於一切法無有疑惑;
菩薩摩訶薩安住在這種迴向的時候(什麼叫安住這個迴向呢?就是我們這個迴向種的因,一旦成就果實的時候)就能得見一切諸佛,成就無量的清淨妙法,可以普遍的對於一切眾生成就平等心(我們現在做不到,就是沒有這樣迴向過),對一切法無有疑惑;
一切諸佛神力所加,降伏眾魔,永離其業;
得一切諸佛的神力加持(為什麼諸佛神力不加持一切眾生呢?一定要加持這個菩薩呢?諸佛是一向加持著每一個眾生,但是眾生接受不到,因為沒有那個天線,你這個電視機也不調到那個臺上。所以,佛那個電視臺的節目,你得不到。首先有這個天線,還要把頻道調好,才能得到這個節目。這些迴向就像天線一樣,這些菩薩心已經跟諸佛的頻道相應,所以諸佛所有的神力加持可以得到的),可以降伏眾魔,(不光是煩惱魔、五蘊魔,就是天魔、死魔也都可以降伏了),可以永遠離開這些業;
成就生貴,滿菩提心;
(一旦我們迴向的因成果的時候,)就能成就生貴住(菩薩的一個位次),滿足菩提心;
得無礙智不由他解,善能開闡一切法義;
得無障礙的智慧,不需要別人解釋,善於有能力開演闡述一切法義;
能隨想力入一切剎,普照眾生,悉使清淨。
有能力隨想力(想到哪個世界去,一想就能去)進入一切世界,普照眾生,讓眾生都得以清淨。
菩薩摩訶薩以此不壞迴向之力,攝諸善根,如是迴向。
菩薩摩訶薩用這個不壞迴向之力(不壞迴向最後成就的力就是這樣的,)可以攝一切善根,就應該這樣迴向。(如果各位願意聽佛的話,就應該如是迴向。)
問答:
1、得無礙智不由他解,那就可以懂全部藏經了?
答:是啊,只要你一學就能懂,一看就能明了,希望大家都能種好這些善根,成就這一切利益。
2、為護法而犯偷盜、妄語等,算犯戒嗎?
答:這個看你守什麼戒了,有些戒是要犯的。如果你守的是大乘菩薩戒,而且是在戒律所開許的範圍內,你可以。如果不是戒律所開許的,那就犯戒了。戒律當中如何講的,就如何是。
3、什麼因什麼果,你的祝福最終必然在你那裡生成利益的。
4、發願迴向二者有什麼區別呢?
答:這個迴向就是把你已經成就的善根、功德作為你的資本迴向到你的願望上,使你這個願望更大、更圓滿、更有針對性。所以,它們略有不同。
5、長時間的在一個點上訓練自己,也可以快速成就。比如,你時時刻刻都認準這些幻相,知道這些都是依因果而展現的幻相,都是依體而發揮的用。時時刻刻以這種觀念看待人事物,念念不忘,長時間訓練,你就可以快速成就這種利益。迴向、發願是種因,最終必然結果。如果你長時間訓練、觀察,也可以快速的成就這個功德利益。
6、迴向是什麼意思?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答:比如,把我們的善根和功德都拿出來,叫迴。因為你成就善根都有一定的趣向力。比如,你今天布施十塊錢給佛,都會成就你的福德,也是善根,也是福德。你現在不讓它成就這個福德,把它放到這塊兒裡面,成就這塊兒的利益。所以,迴,就是把它拿出來,不讓它趣向那個。向,就是你所確定的方向。把你的善根、功德拿出來,按照你所確定的方向,放進去,就叫迴向。
和我們的關係就重大了,這樣做就叫隨心自在如意地做。你想修什麼因,你就迴向到什麼點上。
7、迴向所有眾生也如是啊?修好菩薩行,同成佛道?
答:嗯,是這樣的。
8、初修者,應該從哪裡著手?
答:從了解佛開始,了解佛了你就認識佛了,認識佛了你才能真正信佛,真正信佛以後才能嚮往自己也同樣成就。所以,從了解佛開始。《華嚴經》就是,最初就是讓我們先了解佛,了解透了就認識了,認識透了就會嚮往,嚮往就可以發菩提心,發菩提心以後就可以著手去成就佛的某一點功德,次第性是非常嚴密的。
9、怎麼調到跟佛一樣頻道呢?
答:佛怎麼做你就怎麼做,你就跟佛一樣頻道了。依教奉行就是了,依佛經的原話去做好,你絕對不會出現任何一點差錯的。
10、你發了願以後自然就會形成一種功德,這種功德自然就會成就你往生一切世界的心願,到那個時候,就會千變萬化的,所以十方世界都可以往生的。到地獄去代眾生受苦,也可以通通做的。不怕你願大,就怕你願無,沒有這個因不會結這個果的。
11、我時時想自己就是菩薩,就會每天學佛,會少做錯事。
答:如果說從發心向道就算是菩薩的話,各位也都算是菩薩,只能說大多數都是因地菩薩,有的已經進入初地了,有的進入二地了,有的進入三地了,都是菩薩嘛。
12、為什麼各位都稱你為師佛呢?
答:他們是在依教奉行,佛陀就是這樣教化所有佛弟子的,要視師如佛,無論在家、出家弟子都要視師如佛,他們願意聽佛的話,所以就這樣叫,實際就是不願意違背佛陀的教誨。
13、請推薦一下初學者應該看什麼經典?
答:這個沒辦法推薦,因為大家的因緣和根性各自不同,所以不好推薦的。你先找一些你喜歡看的經典,先慢慢地學,一點一點通達這些教理,隨著你學習,漸漸的就可以與越來越多的如來教法建立因緣,生起歡喜心,最終會找到契合你的點成就。
14、還是說一個在現實生活中好操作的、總的指導思想?
答:我們還是老老實實的好,如果說有一個總的指導思想,那佛不可能說那麼多、那麼繁瑣,因為每一個細節的願都要去種好。在現實生活當中,如何更好地操作?修行這塊兒你可以知道,一切人事物都是唯心所現的,為什麼會現這個相呢?是唯業所感,什麼業就會感召什麼現象。無論是好是壞。這個可以做一個總的指導思想。
15、有那麼多細緻入微的願,我都發不過來啊。
答:是我們學的快了一點,但是,大家可以一點點整理啊,因為我們學佛不是一天的事。只要這些願都有,將來必定這些都可以一一兌現的。但是你要是想用一個總的願,包含所有的細節,那是很難的。因為,每一個細節的願都要細緻地發,什麼因什麼果嘛。
16、人家罵我瘋老太婆,開玩笑,我要不要給他講佛理啊?他是很難接受的。
答:他跟你開玩笑,罵你,對你一點虔誠心都沒有,這個時候你給他講佛理,搞不好他還會生厭離心啊、厭煩心啊,或者造惡業的心啊,有的時候還是不講為好,等他善根成熟的時候再去講。因為一個真正的講法者,一定要掌握時地人法,就是你給他講任何一個佛法,最簡單的法,教他念一句阿彌陀佛,也要知道時地人法。不掌握時地人法,不是在度眾生,是在害眾生。一旦眾生造了極大惡業,是因你而起。所以,就算你沒有什麼罪過,你心裡也不安,因為你目的是利益眾生的。
17、七處征心、八還辨見?
答:實際,七處征心就是如來問阿難尊者心在何處,阿難尊者說了七次都說錯了,最後,佛再告訴他,什麼是心。那是佛與阿難尊者之間的對話,我們講也沒有太大意義的。
八還辨見,就是說,分辨一下,我們那個能見的本性是不可還的,是還不出去的,你還給誰啊?
比如說,光明,我們還給太陽、燈。黑暗我們就還給暗;通,就還給虛空;塞,我們就還給墻壁。我們一一的把能還的東西都還出去以後,你看一個還不出去的,不就是你那個自性嗎?
實際,八還辨見就是在告訴你,那些能還的東西都不是你,那個還不出去的,不是你,又是誰呢?詳細的,你去看佛經,佛經上說的非常有意思。
爾時,金剛幢菩薩觀察十方,承佛神力,即說頌言:
當時,金剛幢菩薩觀察十方大眾的根基和因緣,藉助一切諸佛的威神力量,說了一下偈頌:(是對前面迴向的高度讚歎)
菩薩已得不壞意,修行一切諸善業,
是故能令佛歡喜,智者以此而迴向。
如果菩薩已經這樣迴向,必然會得不壞的意,信心不壞,他就會修行一切善業(種了這個因,必然會結這個果的),所以能讓諸佛生歡喜,有智慧的人就會這樣去迴向。
供養無量無邊佛,布施持戒伏諸根,
為欲利益諸眾生,普使一切皆清淨。
有智慧的人,會去供養無量無邊的佛,包括布施、持戒以及調伏自己的六根,也是為了想利益一切眾生,普遍使一切眾生都能得以清淨。(因為菩薩把一切眾生也看作自己的一部分)
一切上妙諸香華,無量差別勝衣服,
寶蓋及以莊嚴具,供養一切諸如來。
菩薩會用一切最上、最妙的香華,無量差別、殊勝的衣服、寶蓋以及莊嚴具,供養一切諸佛如來。
如是供養於諸佛,無量無數難思劫,
恭敬尊重常歡喜,未曾一念生疲厭。
就是這樣的供養諸佛,要供養無量無數難思議劫(為什麼那麼長時間?那麼多東西供養?有時間去救濟眾生不好嗎?我們已經多次學過,這個供養可以與佛的教法、佛的境界建立起來殊勝的因緣。僅僅一次,僅僅是一點因,成就一點緣,是遠遠不夠的,無法圓滿地救護眾生),還要以絕對的歡喜心去恭敬、尊重(不是無所謂心的恭敬、尊重),不能生一念的疲勞和厭倦(做不到可以迴向,把我的所有善根功德迴向,願盡未來際這樣供養諸佛如來,而且供養時以絕對的歡喜心去恭敬、尊重,盡未來際不生一念的疲勞和厭倦。)
專心想念於諸佛,一切世間大明燈,
十方所有諸如來,靡不現前如目覩。
專心地想念一切諸佛(有人說,讓我想佛,我都沒見過,怎麼想啊?如果讓我去想我最恨的人,我會想;如果讓我想我最愛的人,也會想。想佛,我找不到感覺啊,怎麼想呢?還是因緣差了。所以,大家更應該去發絕對的歡喜心去供養諸佛如來,這樣將來因緣具足的時候,就會專心地想念諸佛。大乘菩薩不是想念一尊佛,是要想念一切諸佛,要見一切諸佛,要聽一切諸佛的教法,要成就一切諸佛的功德),佛是一切世間的大明燈(沒有這個燈,世間都是黑暗的,大家都要摸著過日子),十方所有的諸佛如來,如果你這樣去做,知道佛是世間的大明燈,專心地去想念的時候,一切諸佛沒有不現前的。
不可思議無量劫,種種布施心無厭,
百千萬億眾劫中,修諸善法悉如是。
在不可思議無量劫中,種種布施心無厭倦(總要用歡喜心去行種種布施),在百千億劫當中,修行一切善法也是這樣的心無厭倦。
彼諸如來滅度已,供養舍利無厭足,
悉以種種妙莊嚴,建立難思眾塔廟。
諸佛如來滅度以後,願供養舍利(以極大的歡喜心、絕對恭敬、尊重,盡未來際)心無厭足,用種種的微妙莊嚴具,建立不可思議的所有塔廟(寺院)。
造立無等最勝形,寶藏淨金為莊嚴,
巍巍高大如山王,其數無量百千億。
還要造立無等的、最殊勝的佛形像,用寶藏、純淨的金子作為莊嚴,讓佛像都能巍巍高大如同山王一樣,造立無量百千億形像。
淨心尊重供養已,復生歡喜利益意,
不思議劫處世間,救護眾生令解脫。
用歡喜的心、清淨的心尊重供養以後,還要生起歡喜心,想利益一切眾生的心,在不可思議的劫中處於世間去救護眾生(因為眾生沒有依靠,是無救無皈的),令其解脫(一切苦)。
了知眾生皆妄想,於彼一切無分別,
而能善別眾生根,普為群生作饒益。
讓眾生明明了了知道世間的一切都是妄想而已(大家學過《楞嚴經》就會非常清晰、明了的知道,我們每個人的身體、感受、思想等都是妄想,色受想行識都是妄想。真正你破了五蘊以後回頭去看,原來色蘊是堅固妄想,受蘊是虛明妄想,想蘊是融通妄想,行蘊是幽陰妄想,識蘊是熏習妄想。我們整個這個大活人就是一堆妄想而已。在《華嚴經》裡面是一句話概括了,《楞嚴經》裡面大篇幅地說這個事,分別四次講了五蘊是什麼,色受想行識究竟是什麼。最後,你透過禪定突破了五蘊以後,再看看五蘊,都是妄想而已啊。沒有學好的,這一塊兒就很難懂了),對於這些所有妄想不再執著分別。善於有能力分別眾生的根基,普遍地為了眾生作饒益。(如果你不能善於分別眾生根基,就不能普遍的為眾生作饒益,只能是對一部分人作饒益)。
菩薩修集諸功德,廣大最勝無與比,
了達體性悉非有,如是決定皆迴向。
菩薩修集的種種功德是廣大的、最殊勝的、沒有誰能比的;菩薩明明了了通達萬法自性都不是真實有的,雖然知道,但是依決定的心作這樣的迴向。
以最勝智觀諸法,其中無有一法生,
如是方便修迴向,功德無量不可盡。
以最殊勝的智慧觀察一切萬法,知道其中沒有一法真實存在,(我們沒有運用這個最殊勝的智慧觀察法,就會認為山河大地、你我他都是真實存在的。我們運用的是無明愚癡來看待一切萬法。沒有這一切,你還會生什麼貪瞋癡慢疑啊,什麼煩惱都沒有了,也不會去造這些個業了)。菩薩就是這樣方便地修迴向,(修一點才有一點的,沒有修就是沒有,這個便宜撿不到的),這個迴向的功德是無量的不可窮盡的。
以是方便令心淨,悉與一切如來等,
此方便力不可盡,是故福報無盡極。
用這樣的方法讓自己的心地達到清淨,(其他的所有點也是一樣的,佛有多少種功德、善根,菩薩就會迴向多少。佛有無量的功德、善根,菩薩就要以無量的迴向來圓滿自己的所有功德善根。任何一點一滴的迴向,你沒有迴向到,比如某一點功德善根你沒有迴向到,你永遠不會得。因為一切都要從因開始,整體來說就是)要與一切如來的功德善根相等。這種方便方法的力是不可窮盡的(比如種下一個善因,這種方法產生的力是不可窮盡的),所以,福報也是無窮盡的。
發起無上菩提心,一切世間無所依,
普至十方諸世界,而於一切無所礙。
菩薩從發起無上菩提心開始,明白世間的一切都是無所依的。即便是有能力普遍到十方所有世界去,也不會有所依,因此沒有障礙。
一切如來出世間,為欲啟導眾生心,
如其心性而觀察,畢竟推求不可得。
一切佛出現世間都是為了開啟、引導眾生什麼是心,要依自心善於觀察,一切佛法也是不可得的,如同鑽木取火,最後灰飛煙滅了,無可得。
一切諸法無有餘,悉入於如無體性,
以是淨眼而迴向,開彼世間生死獄。
一切山河大地、男女老少,一切色法萬物當中沒有一樣是在體性之外的,凡是你感受到的任何一點一滴,都是那個真如的妙明真心,這一切諸法沒有一個有自己的、單獨的一個體性,都是依自性而展現的,菩薩用這樣清淨的眼而作迴向,可以開啟世間的生死牢獄之門。(我們在生死牢獄裡面不自由、不自在,菩薩就要打開牢獄的門。)
雖令諸有悉清淨,亦不分別於諸有,
知諸有性無所有,而令歡喜意清淨。
讓所有執著諸有的眾生都能得以清淨,也不去分別這些諸有現象,(看到的色物,聽到的聲音,聞到的味道,實際都是幻化現象而已,眾生就在這些妄想裡面琢磨來琢磨去,永無休止。)讓眾生知道這一切有都是無所有的,(都是依託真如本心而展現的,這些有,沒有自己的一個體性,都是依託一個共同的體性而展示的。)(眾生真正覺悟了、明白了、認識了、相信了、契入了)讓眾生歡喜,才能得以心意清淨。(菩薩必須要讓眾生歡喜,眾生歡喜了,才能接受你的教法啊,從而才能達到他的心意清淨。)
於一佛土無所依,一切佛土悉如是,
亦不染著有為法,知彼法性無依處。
(真正得道的人,學得非常精通的人,就會知道於任何一個佛土無所依,任何一個國土沒有自己一個單獨存在。一切佛土自己一個單獨性也是沒有的,都是依託那個真如本體而展現的,畢竟還是如幻而現的,《圓覺經》學過,一切淨土世界也如同空華亂墜,也是虛空華,跟我們的世界一樣,淨土世界非常清淨、莊嚴。不管是清淨莊嚴的現象,還是污穢不堪的現象,都是一大幻化網所含攝的,因此,)我們對一佛土要無所依,對一切佛土也要無所依。(如果無所依的話,那我們依靠西方極樂世界不是有矛盾了嗎?實際不是這樣的。我們真正的不是在依靠極樂世界,我們是在透過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成就自己的一切智慧,成就無上佛道,來利益眾生。真正來講,這一切是無所依的。當然了,對於接引初級學佛的人,可以說,是我們的依靠。但是,大家要是進入了菩薩位的時候,從真實角度來講,這一切都是無所依的。)也不染著有為法,知道這些有為法的自性是無所依處的(也是建立在那個空靈自性基礎之上,也是無依處的)。
以是修成一切智,以是無上智莊嚴,
以是諸佛皆歡喜,是為菩薩迴向業。
菩薩就是這樣的來修成一切智(大家或許難以理解,就這麼幾句話就能修成一切智?沒錯。如果你依自己的情識妄想,肯定會害怕。如果你願意捨棄自己的情識妄想,願意接受如來的教誨,菩薩就是依這個來修成一切智的),這個用這樣的無上智慧來莊嚴自己,因此諸佛都歡喜,這就是菩薩的迴向業。(大家常常聽說造業,眾生都造業,菩薩也在造業。但是,菩薩造的業是成佛大業,成就佛的一切功德的業,希望各位也好好造業啊。菩薩就是這樣天天迴向,通達智慧,通達諸佛的教法,再作迴向,就能成就一切智啊。)
菩薩專心念諸佛,無上智慧巧方便,
如佛一切無所依,願我修成此功德。
菩薩專心地去念一切諸佛無上的智慧、善巧方便,菩薩想如佛成就的一切,都是依真如本性所展現出來的,所展現的一切都是無自己一個單獨體性的,也是無所依的。菩薩發願,願我修成這樣的功德。(我們應該這樣發願,佛是一切無所依的,所以佛成就了,也願我修成這種功德,知道一切是無所依的。)
專心救護於一切,令其遠離眾惡業,
如是饒益諸群生,繫念思惟未曾捨。
菩薩會專心地救護一切,讓眾生遠離一切惡業,就這樣饒益一切眾生,繫念、思維(上念諸佛,下護眾生),從來沒有捨離。
住於智地守護法,不以餘乘取涅槃,
唯願得佛無上道,菩薩如是善迴向。
菩薩住在智慧之地,守護於法,(因為總是念佛、念眾生,所以就會安住於智慧之地,就會守護自己的法,什麼法呢?無非是佛法、利益眾生的方法、智慧法)。菩薩不以其他乘法取涅槃(比如二乘聲聞阿羅漢就會最終取涅槃,了分段生死,不再有分段生死了。什麼叫分段生死呢?就是在這一段時間之內他不再生死了,但是,他沒有達到究竟涅槃,沒有達到究竟不生不滅,只是在一段時間之內不再出現生滅現象。也不會進入獨覺辟支佛的境界),菩薩唯願得佛的無上道。正因為如此,菩薩就會這樣善於迴向。
不取眾生所言說,一切有為虛妄事,
雖復不依言語道,亦復不著無言說。
菩薩不取眾生的言說(眾生說的一切,菩薩不會去取。這個不取,不是不用。菩薩也會用眾生的語言來說明問題,菩薩雖然會用,但是菩薩不會真正地依賴它,也不會執著它。比如,大家去廁所,那是大家都需要的,但是有幾個特別喜歡廁所的?喜歡的跟你最好吃的東西一樣?沒有是吧?菩薩也是這樣的,菩薩對眾生的語言也是這樣的,知道它有用,但是不是喜歡),一切有為的現象(人事物、聲音、味道等)都是虛妄的事,是妄想,所以菩薩不依靠這個語言道,但是不會不運用語言,也不會執著無言說,不會不說話的。(如同說,廁所不好,我們就不用廁所了。)
十方所有諸如來,了達諸法無有餘,
雖知一切皆空寂,而不於空起心念。
十方所有的諸佛如來都了達一切法(山河大地、一切等)不會有哪一法不通達的,雖然知道一切都是空寂的(從體性來講,知道這一切法都是依根本唯心所現的),但是,不會對空性起心念(不會執著空,不會不發揮妙用了。空、有是两边,大乘是同时具足的)。
以一莊嚴嚴一切,亦不於法生分別,
如是開悟諸群生,一切無性無所觀。
菩薩不會用一個莊嚴莊嚴一切(菩薩不會供養、莊嚴一個世界,菩薩會去供養莊嚴一切世界),但是菩薩(對這些最好的供養物,供養的當下以及供養之後都)不會去分別(他知道分別是無意義的。什麼是分別呢?依無明才會去分別。依智慧當下了達是不需要分別的),菩薩就是這樣的開啟一切眾生的覺悟,讓眾生都能做到觀察一切無性無所觀(這一切都是依自性建立的,怎麼說一切無性呢?一切都有一個共同的本性,它自己沒有一個單獨的本性)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等一切佛迴向?
(一切諸佛藉著金剛幢菩薩在表達著一切諸佛如來的意思,現在就是一切諸佛如來的加持,金剛幢菩薩代替一切諸佛宣講佛法。)
佛子!什麼是菩薩摩訶薩等一切佛迴向呢?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隨順修學去、來、現在諸佛世尊迴向之道。
佛子!這個菩薩摩訶薩會隨順(隨順——佛怎麼學他就怎麼學,佛怎麼教他就順著佛所教來修學)的修學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的迴向道。(菩薩也會隨著諸佛,順從諸佛的路去修學一切諸佛共同的迴向之路。這樣走就已經上路了。如果大家都肯這樣去走,就已經走上了這條成佛之路。)
如是修學迴向道時,見一切色乃至觸法,若美、若惡,不生愛憎,心得自在;無諸過失,廣大清淨;歡喜悅樂,離諸憂惱;心意柔軟,諸根清涼。
菩薩這樣修學迴向的以後,就可以見一切色聲香味觸,不管是美的還是令人厭惡的都不會生愛憎(別人讚歎的聲音,罵你的聲音都不會喜歡和瞋恚;香味、臭味也不會生愛憎。大家說菩薩不生心不是成了石頭、木頭了?不是的。我們六根面對六塵的時候,凡是適合我們欲的我們都會生貪愛心,凡是與我們相違背的時候都會生憎恨心,生貪愛和憎恨都是輪迴的根本。菩薩由於不去順應輪迴根本,所以他不去生這個貪愛和瞋恚,并不是菩薩沒有感覺了,這個感覺還是有的。他也可以見到聽到感受到,但是不會因為這個事,心裡生煩惱),心得自在(為什麼他能得自在?因為他迴向了。為什麼我們現在對這一切不得自在呢?總跟著這一切跑呢?因為我們過去沒有在這個點上作迴向啊,沒這個因就沒這個果);菩薩凡有所作再也不會有過失(為什麼會沒有過失呢?有時候我們看到菩薩做得好像是有過失,但是他確實沒有過失。我們做的,好像很清淨,沒有過失,但是我們真的有過失,因為我們心不清淨啊。比如,我們在聽聞佛法的時候,會不會產生過失呢?大家學習《廣論》就會知道,或許我們聽聞佛法的時候也會產生聞法的過失啊,我們的心沒有得自在,我們就是好事都會產生過失,更不用說不好的事了。菩薩都單獨做過迴向,所以,每一個點他都會成就的),成就了廣大的清淨(不是某一點的清淨);菩薩一旦迴向的因結果的時候,時時刻刻歡喜快樂(你想讓他煩一下都煩不了,因為他已經)遠離憂愁煩惱(你讚歎他,他也是歡喜的心;你罵他,他也歡喜愉快,你真就沒辦法;你給他最難吃的,還是歡喜愉快,你給他最好吃的,還是這樣,你真就沒辦法啊。他已經離開了所有的憂愁煩惱,那是真快樂啊。大家想快樂嗎?想就好好修啊);漸漸的菩薩心意柔軟(不像我們現在,是冰涼梆硬,就像有棱角的冰塊兒似的。冰塊兒,你給點溫度還能化。我們成什麼了?都成水晶,有棱角的水晶,你莫碰到我,碰到我,我把你弄破了。所以,佛經上講,剛強難化。菩薩就不同了,心意柔軟就像水一樣),六根清涼(眾生的六根不得清涼,都在熱惱、煎熬的狀態下。好多人不信自己的六根都在熱惱煎熬之下,我們介紹一下我們六根是如何熱惱的。比如,眼根看到一個好東西了,那眼睛都快發紅了,真會發熱的。心都會發慌、發熱、發燥的,沒有清涼的感覺。如果看到不好的東西,也生瞋恚,這都是熱惱。菩薩這樣迴向以後,六根清涼舒適啊,真好過啊。大家想要嗎?快點學啊)。
佛子!菩薩摩訶薩獲得如是安樂之時,復更發心迴向諸佛,作如是念:
佛子!菩薩摩訶薩獲得這些安樂之時,還要更加發心迴向一切諸佛,這樣去想:
願以我今所種善根,令諸佛樂轉更增勝,
願我所有所有的善根,能讓一切諸佛更快樂,
所謂:不可思議佛所住樂、
具體就是:以我所有善根迴向,願諸佛安住任何時空,都會更歡喜快樂的,更不可思議的。
無有等比佛三昧樂、
(我們知道,初禪的快樂,世間一切快樂加起來還不如初禪快樂的百分之一;所有初禪的快樂都加起來,比不了二禪百分之一的快樂;大家想想,佛的三昧快樂是何等自在,何等快樂啊!希望我們時時刻刻都產生極大的歡喜快樂)以我善根迴向,讓諸佛無有等比的三昧快樂更加殊勝、更增加快樂;
不可限量大慈悲樂、
(在你幫助別人,沒有一點私心地幫助別人,看到別人得好的時候,你那種快樂是用錢買不來的,那就是慈悲樂,給別人快樂,拔別人的苦,只是我們給別人的太少了,我們解決的問題也太少了,所以我們的樂也是在一定的範疇之內。佛就成就了大慈悲,從大慈悲中所產生的快樂是不可限量的,我們也發願有佛的大慈悲樂)以我善根迴向,願佛的大慈悲樂更加殊勝、不可限量(給與諸佛也是一種布施,這種布施也在成就自己這一點的功德和利益);
一切諸佛解脫之樂、
(如果現在有人把你綁住,是什麼滋味呢?如果又來一個人幫你把繩子解開了,讓你得自由自在,你何等快樂呢?諸佛已經成就了所有的解脫快樂,一切眾生都在纏縛當中。什麼叫纏縛?大家都被綁起來了。好多人說我沒綁起來,我活蹦亂跳的。實際,一切執著三有的眾生,都被自己那個心所死死地鎖住了。比如,有的人想出家出不來,就是解脫不了世俗的鎖。有的人想玩一會兒都玩不了,有的人想吃一點,吃不到等等。這些纏縛有無量無邊的,我們用無量無邊的繩索在纏著自己,而且往往是自己去纏的。古人說,作繭自縛,確實是這樣的,自己吐絲一點一點把自己包得嚴嚴實實的,最後在裡面困死。但是,蠶最後還能沖出來。眾生呢?這一生困死了,下輩子再來,作繭自縛又困死了,再來,就這樣一生一生。佛不是的,佛是把這些所有的繩索都一一地解開了,絕對得到自在快樂。我們現在迴向,我們也願意解脫,我們不願意被繩索捆綁)以我功德善根迴向,令諸佛的解脫之樂更加殊勝;
無有邊際大神通樂、
(神通大家都略微知道一點,比如說六通、十通、三十六通等等,這些神通變化,也是一種安樂啊,那是隨心自在,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而且是無量無邊的大神通樂,佛都成就了)我所有的善根迴向,讓諸佛的大神通快樂更加殊勝無邊(實際,我們雖然迴向給佛,佛得不到,我們自己得到了。誰造的業,誰得。菩薩就是這樣造業的,好,現在我們是在佛頭上去造,造的是祝願、祝福佛的業。結果,佛不一定得你這個。但是,將來你自己這個無有邊際的大神通樂成就了,這也是種因啊,為自己修未來的一切。佛擁有的這些,我們都在一一的建立,將來就會擁有);
最極尊重大自在樂、
(這也是諸佛成就的一種安樂)我所有善根迴向,讓諸佛的最極尊重大自在樂轉更增勝;
廣大究竟無量力樂、
(廣大力、究竟力、無量力,他有這些力多安樂呢。不像我們幹什麼都沒力,干工作沒力,在家過日子沒力,甚至想學點佛法都沒力;干壞事就有力了。現在我們就種個好因吧)以我所有善根,讓諸佛廣大究竟無量力樂轉更增勝;
離諸知覺寂靜之樂、
(大家說,離開這些知覺我不成石頭、木頭了嗎?你不要用凡夫的概念來理解佛法。我們要知道,佛家定義這個知覺是什麼?《楞嚴經》裡面講,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知道、見到以後就立知,這是男人、女人,穿什麼衣服等,那是無明的根本。修行者要做到,知道、見到一切的時候,比如鏡子,一個人來到鏡子面前,鏡子可以照出來這個人,但是鏡子沒有立個見;那個就是涅槃自性。一切來了,都能照出來那個就是自性。比如,現在有聲音來了,我知道了;沒有聲音,我也知道了,那個就是不生不滅的自性。我們只要不立那個知見就是了。為什麼我們要離開知覺?因為我們一向都是跟著感覺跑,知道了、感覺到了,從而我們分清了對錯,就是一錯再錯了。你不但是知見立知,還給他分得那麼清楚,甚至還造作惡業。現在就要離開這一切知覺。什麼叫寂靜之樂?自性在感受著一切聲音的起滅,他清清楚楚知道,但是不立一個知,也不去分別,也不去分析,也不去辨別,生就生,滅就滅,不隨著聲音而去,但是清清楚楚地照出聲音。這就是寂靜之樂。我們沒有怎麼辦?迴向種因,將來結果的時候就有了)以我所有善根迴向,讓諸佛的離諸知覺寂靜之樂轉更增勝;
住無礙住,恒正定樂、
(佛都會安住在無障礙的住當中,什麼是無障礙的呢?自性。就像觀世音菩薩教我們說,返聞聞自性,道成無上覺。那就要安住在無障礙的住中,而且這種住是永恆的、正定的樂)以我善根,令諸佛的住無礙住、恒正定樂轉更增勝;
行無二行,不變異樂。』
(大家看一看,《維摩詰所說經》說無二法,什麼是不變異的呢?還是自性,只有自性才是無二行,才是不變異的快樂,是永恆的,不生不滅的、不變異的快樂。我們也發願成就)以我所有善根迴向,令諸佛的行無二行、不變異樂轉更增勝。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迴向佛已,復以此善根迴向菩薩,
佛子!菩薩摩訶薩用這些善根迴向佛以後,還要用這些善根迴向菩薩,
所謂:
諸佛如來在細緻入微地教我們怎麼樣做,我們照本宣科就行了。所謂的:
願未滿者令得圓滿,心未淨者令得清淨,諸波羅蜜未滿足者令得滿足。
願,所有大願沒有圓滿成就的菩薩得以圓滿成就,心沒得清淨的菩薩速速得以心清淨,所有波羅蜜沒有滿足的都能到彼岸。
安住金剛菩提之心,於一切智得不退轉,不捨大精進,守護菩提門一切善根;
願所有菩薩安住金剛菩提之心,求一切智的心永遠不退轉,不捨離大精進,守護好成就菩提的一切善根。
能令眾生捨離我慢,發菩提心,所願成滿;安住一切菩薩所住,獲得菩薩明利諸根,修習善根,證薩婆若。
都能讓眾生捨離我慢,發菩提心,所有大願圓滿成就。都能安住一切菩薩所住(自性),獲得菩薩聰明鋒利的諸根,修習一切善根,證薩婆若(一切智)。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菩薩已,復以迴向一切眾生:
佛子!菩薩摩訶薩用這些善根迴向菩薩以後,還要迴向一切眾生:
願一切眾生所有善根,乃至極少一彈指頃,見佛聞法,恭敬聖僧。
願一切眾生所有善根,甚至用極少的時間就可以見佛、聞法、恭敬聖僧。
彼諸善根皆離障礙,念佛圓滿,念法方便,念僧尊重,不離見佛,心得清淨,獲諸佛法,集無量德,淨諸神通,捨法疑念,依教而住。』
他們所成就的這些善根都能離開所有的障礙(因為眾生造好多惡業,都會形成障礙),讓他們都能圓滿地念佛,有善巧方便來念法,絕對尊重地念僧,不離見佛,心得清淨,獲得一切佛法,修集無量功德,清淨所有神通,捨掉對法的不理解,依佛的教誨而住。(不是依自己的妄想而住啊。)
如為眾生如是迴向,為聲聞、辟支佛迴向亦復如是。
就是這樣的為眾生迴向以後,也同樣為聲聞、辟支佛迴向。(他們假如已經成阿羅漢、辟支佛了,成聖果了,我們還要為他們迴向?是的。在佛這裡,眾生和阿羅漢、辟支佛沒有多大差別的,因為他們沒有究竟的成佛道,也是菩薩當度的對象,所以也要為他們迴向。)
又願一切眾生永離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等一切惡處,
以我功德善根迴向,願一切眾生永遠離開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等一切惡處,
增長無上菩提之心,專意勤求一切種智,永不毀謗諸佛正法,
以我功德善根迴向,願一切眾生都能增長無上菩提之心,都能專心勤奮求一切智,永不誹謗諸佛正法,
得佛安樂,身心清淨,證一切智。
佛子!菩薩摩訶薩所有善根,皆以大願,發起、正發起,積集、正積集,增長、正增長,悉令廣大具足充滿。
佛子!菩薩摩訶薩所有的善根,都是以這些大願來發起的(你的願是什麼,就是成就無上佛道、饒益眾生嘛,所以這些所有善根都是以大願而發起的),(如果你早已經有大願,那就是)正發起,積集(你已經在迴向了,天天在迴向,一點點在積累),(或者是)正在積累,(迴向已經變成根了,開始)增長,(或者是)正在增長,(不管哪種),我們的迴向、善根都要讓它圓滿具足(不要說,我迴向一下就行了,那麼多太啰嗦了。我們要想辦法讓它廣大圓滿具足。這裡非常重要,如果我們不讓它圓滿具足的話,我們的果實會有所缺憾的。)
如果你願意,就多多的迴向,即使你種一粒因也是好的。大家是信佛教誨的,現在是一切諸佛教誨,如果大家有這個善根,能接受的話,建議大家仔細琢磨,立下堅固的、大的迴向,成就自己的殊勝善根和利益。
只有自己才能成就自己,佛不可能代替你,師父也不可能代替你。
1、我們迴向諸佛菩薩,其實真正成就的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造的業不會成熟在外在的地水火風之上,都是自己來感受的。
2、五陰=五蘊,當時翻譯經典的時候有的翻譯成五陰,有的翻譯成五蘊。
3、我們這個願發下來以後就是一個因了,這個因會有強大的勢力。比如,一個蘋果的種子有力量嗎?有多大的力量呢?假如我們把一個蘋果的種子種在一個十公斤的石頭底下,這個蘋果的種子能不能發芽、長大?你從這個蘋果種子的表面能看出來它的力量嗎?
實際,我們發的願跟這個蘋果種子是一樣的,表面看不到一點力量,你在這個種子上根本找不到枝幹葉花果的感覺,但是,種子完整地具足了這個枝幹葉花果的每一點。
我們發的願和種子一樣,有絕對的生命力。隨著它一點點長大,一點點都會兌現它所有的力。所以說,迴向、種因尤為重要。
諸佛是這樣過來的,我們也要這樣做。我們發願要和佛同等。就像蘋果種子,種下去以後,它自然就會發芽,就會長枝幹花果,沒辦法控制的。
我們造的惡業也是一樣的,你想讓它不成熟是不可能的。它就要長出枝幹葉花果來。
你種的種子,你不圓滿也得圓滿。你可能不知道這個因是什麼,它有自然的驅動力,不由你想做、不想做。
只要它是具有生命力的種子,它就有生命力。這種生命力自然會發生開花、結果等一連串的事。
4、你迴向給佛就產生了迴向給佛的善根,你迴向給菩薩就有迴向給菩薩的善根,迴向本身也是一種善根、功德,它是環環無盡的,就怕你沒有那個耐心,一直發下來。
5、湛,透徹、微妙的意思。
6、毗尼,出家人的一種清規吧,日常具體的一些做法。在毗尼裡面就有好多《凈行品》的原句,日常生活的每一點一滴應該怎麼做,又叫毗尼,又叫規則。我們這個規則要保持絕對嚴格,要清淨的把它做好。
7、願大家所有懺悔早日清淨,願大家所有的願都能早日實現,到那個時候,大家就太殊勝不可思議了。
8、宮掖,可以把宮殿帶著走,把宮殿宮掖給佛,請佛安住。
9、大家發願的時候,發到哪一點,你要真正嚮往,這個嚮往的心力越大越好,一定要有。
10、摶食,一把食物,就是夠自己吃一餐飯的量就可以了。乞食,是每一天都去乞食的,不可能留下來過夜的。
循乞摶食,就是遵循著如來乞食的規則,去做乞食的事。
11、能真正的明白迴向的微細、奧妙之處,已經進入了意境,非常殊勝、功德無量。
12、實際,說明白了,是沒有什麼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但是,大家的感受和循環次第就有了現在、過去和未來。當然了,你現在這些因,將來一定可以開花、結果了。
13、怎麼生起極大的歡喜嚮往心呢?
答:你看佛的種種功德能力不好嗎?眾生的苦惱有意義嗎?你能思維這一點,你就會有極大的嚮往心生起,而且會增長。關鍵是你對諸佛的無窮無盡的安樂、自在要了解,對眾生的無窮無盡的煩惱痛苦要了解。這樣一來,你就能生起、增長極大的嚮往心。
14、不相依、也不相離啊,就像屏幕上的文字,什麼時候離開過屏幕呢?但是什麼時候真正的存在了呢?就是這樣不相依,不相離。
15、你現在種的種子,一旦變成根的時候就有根上的安樂,一旦發芽的時候就有芽上的快樂,形成枝葉花果,你都有相應的自在和快樂,都會成就很多很多利益。到時候,大家不知道為什麼就這樣了。
16、自己不想努力,總想靠佛給個什麼。在佛法當中,只有靠自己去造作,才會自己擁有,誰也給不了你任何一樣東西,尤其是無上菩提和解脫大道。
17、希望大家細細地去品味,如果你認為最好的,或者你認為都好,就非常細緻的、重復的多發點願,為自己奠定又多又牢又堅固的願,尤其是那個歡喜、恭敬、尊重非常重要。尤其是長時間的歡喜心、大精進,大家不種這個,將來搞幾天就搞煩了,搞幾天就搞厭了,那不行的。
佛子!菩薩摩訶薩在家宅中與妻子俱,未曾暫捨菩提之心,正念思惟薩婆若境,自度度彼,令得究竟;
(大家大多數都算在家人,那麼在家菩薩在日常生活當中應該怎麼樣做呢?這一段就是在告訴在家菩薩應該怎麼做。)佛子!菩薩摩訶薩在家裡的時候,和妻兒老小在一起,但是他不會有一時一刻捨掉菩提之心(不會忘這個事),會正念思維一切智的境界,會自度也會度眾生,都會想辦法讓自己和眾生得究竟;
以善方便化己眷屬,令入菩薩智,令成熟解脫;
菩薩會用很多的善巧方便度化自己的眷屬(家裡人),讓他們都能進入菩薩智慧,讓他們都能成熟解脫;
雖與同止,心無所著,以本大悲處於居家,以慈心故隨順妻子,於菩薩清淨道無所障礙。
雖然說菩薩和家裡人在一起,心裡沒有執著,是用大悲心處在家裡,也用慈心隨順妻子、孩子,不會影響、障礙菩薩的清淨道。
菩薩摩訶薩雖在居家作諸事業,未曾暫捨一切智心。
菩薩摩訶薩雖然在家裡,他所作的一切事業,從來沒有暫時捨掉一切智的心。
所謂:若著衣裳、若噉滋味、若服湯藥、澡漱塗摩、迴旋顧視、行住坐臥、身語意業、若睡若寤。如是一切諸有所作,心常迴向薩婆若道,繫念思惟,無時捨離。
再詳細一點說:就是穿衣服、吃飯、喝藥、洗澡按摩、左右張望的時候、行住坐臥、身語意業、睡覺還是醒著,一切所有的作為,生活當中所有細節,心都會常常迴向一切智道,繫念思維一切智,不會有暫時地捨離一切智。
為欲饒益一切眾生,安住菩提無量大願,攝取無數廣大善根;
為了想饒益一切眾生,讓他們都能安住在菩提無量的大願當中,菩薩會攝取無數廣大的善根;
勤修諸善,普救一切,永離一切憍慢放逸,決定趣於一切智地,終不發意向於餘道;
菩薩勤修一切善,為了普遍救護一切眾生,永遠離開一切驕慢放逸(驕傲自大、貢高我慢,會排斥一切事;放逸會拖延自己的成就,所以菩薩絕對不會有這些狀態的),決定趣向一切智地,始終不會發心趣向其他道(外道、聲聞道、辟支佛道等);
常觀一切諸佛菩提,永捨一切諸雜染法,修行一切菩薩所學,於一切智道無所障礙;
願常觀一切諸佛的覺悟(不會觀察聲聞、緣覺、外道是怎麼覺悟的,無心去留意這些事),永遠捨離一切雜染法(除了佛菩提以外,不會摻和其他一點一滴),修行一切菩薩所學的一切,對於一切智道沒有障礙(為什麼沒有障礙?因為他常觀佛菩提,永遠捨離一切雜染之法,所以沒有障礙。如果你摻雜著其他的法,或者是心染那些法,對一切智道都會形成障礙的);
住於智地愛樂誦習,以無量智集諸善根,心不戀樂一切世間,亦不染著所行之行,專心受持諸佛教法。
菩薩安住在智地的時候,喜愛背誦經典、按著經典的話去練習,用無量的智修集一切善根,心不喜歡和留戀世間的一切(比如大家都需要廁所,但是沒有一個人去留戀廁所的),也不會染著一切行持(知道這都是在作夢中佛事,在興建水月壇場,知道這些都是用上的事,不會染著),專心接受、奉持一切諸佛的教法。
菩薩如是處在居家,普攝善根,令其增長,迴向諸佛無上菩提。
菩薩就是這樣處在家裡,普遍攝取一切善根,讓善根得以增長,每一點一滴都是迴向諸佛的無上菩提。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如何看待幻相問題,這塊都是必須要記住的,而且要常常的這樣去觀察。
佛子!菩薩爾時,乃至施與畜生之食一摶、一粒,咸作是願:
佛子!菩薩這個時候(在家菩薩這個時候)就算是施捨給畜生的食物,就算是給他一把或者是一粒(不管施捨大小,只要你在施捨的時候,)都會這樣發願(這個發願很重要的,一定要記牢):
當令此等捨畜生道,利益安樂,究竟解脫,永度苦海,永滅苦受;
願這些眾生都能捨離畜生道(比如你施捨給鳥、豬等,發願很重要啊,因為在畜生道的眾生它也不願意捨離,和我們人差不多,因為人執著自己的家庭啊、執著自己的身體啊;在畜生道的眾生它們也是一樣的,也在執著這一切。它現在接受我們的食物了),願它能得利益安樂,能得究竟解脫,願它們能永遠離開苦海,願他們能永遠滅除一切苦和感受;
永除苦蘊,永斷苦覺、苦聚、苦行、苦因、苦本及諸苦處;願彼眾生皆得捨離。
願他們永遠除掉苦蘊(蘊——本質)(為什麼叫苦蘊,不叫五蘊?不叫樂蘊?因為在三惡道的眾生對五蘊的覺受是很難找到樂的,都是苦的感受)願它們永遠斷除苦覺(因為畜生所有感覺到的都是苦啊,苦蘊、苦覺是它現在這個果上的事)、苦聚、苦行、苦因、苦本以及苦處;(它們在果上包含了這些苦蘊、苦覺;在因上,它們又在聚集這些苦因,因為它所有的行為都在延續著貪和瞋恚。在動物界也有貪瞋癡慢疑的表現,只是大家沒有詳細去觀察。詳細觀察你會發現,它的行為、表情以及它在群體當中也有這種貪瞋癡慢疑的表現形式,這些都叫苦行,它還在以這個貪瞋癡慢疑在造惡業啊。苦因就是我們講的貪瞋癡慢疑,由於苦因引導著它們還在行這些苦行。就這樣積聚著所有的苦,將來又要受苦蘊和苦覺。這都是它們的苦本。苦處,又是果上的事),願這些眾生都能捨離這一切苦因、苦緣、苦果。(這個事非常重要,我們會經常的施捨,我們在施捨這些東西的時候就應該這樣發願,這樣發願不但能成就它們的利益,也能成就自己的利益。)
菩薩如是專心繫念一切眾生,以彼善根而為上首,為其迴向一切種智。
菩薩就是這樣專心的繫念一切眾生,以繫念一切眾生而為上首(就算是在家菩薩,雖然說對家裡人有慈悲,但是這個根本不能丟了,要繫念一切眾生為根本),為一切眾生迴向一切種智。
菩薩初發菩提之心普攝眾生,修諸善根悉以迴向,欲令永離生死曠野,得諸如來無礙快樂,出煩惱海,修佛法道;
菩薩在初發菩提心時就是為了普遍攝受一切眾生的,所以在修一切善根的時候都要這樣迴向:就是想讓一切眾生永遠出離生死的曠野,讓他們得到諸佛如來的無障礙快樂,讓他們出離煩惱大海(貪瞋癡慢疑如同大海那麼多,處處都流露著貪瞋癡慢疑),讓他們修佛法道;
慈心遍滿,悲力廣大,普使一切得清淨樂;
慈心遍滿(不是只給自己家人快樂才是慈,這個慈心要普遍每一個眾生),悲力(拔苦的心力)是非常廣大的,普遍使一切眾生都能得清淨的樂;
守護善根,親近佛法;
菩薩就是這樣守護善根、親近佛法;
出魔境界,入佛境界;
出離魔境界,進入佛境界;(凡是執著五蘊身心、貪瞋癡慢疑的都是魔境界。我們大家都在這種魔的境界當中,我們自己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要出離這個魔的境界,要進入佛的境界,這根本不能忘了)
斷世間種,植如來種,住於三世平等法中。
斷世間種(世間的一切業,我們造,就是在延續著生死輪迴,學《楞嚴經》的時候已經學過了,什麼叫延續生死輪迴,什麼叫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大家還記得嗎?就由於這些相續,所以輪迴不盡啊,我們還在相續的造業。菩薩就要斷除這些相續),種植如來種(怎麼種?就是發願、迴向,就是不停地造作善業、善根,把這些所有善業、善根的功德都迴向到成佛的願上,就是植如來種),安住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的平等教法當中。
菩薩摩訶薩如是所有已集、當集、現集善根,悉以迴向。
菩薩摩訶薩就是這樣,所有已經修集的、還沒集好的(將來要集的)、現在正在積集的這些善根,都作以迴向。(這個迴向就是植如來種)
復作是念:如過去諸佛菩薩所行,恭敬供養一切諸佛,度諸眾生令永出離,勤加修習一切善根,悉以迴向而無所著。
還應該這樣去想(每一段,佛教我們怎麼想,按理來講,應該一段一段抄錄下來,真正的每天都想一想;如果能念念都這樣去思維,就很快進入菩薩修行的某些境界;如果不行,條件不允許,你至少也要思維一次):如同過去諸佛菩薩所行的恭敬供養一切諸佛,度諸眾生讓眾生永遠出離輪迴,勤加修習的一切善根,都會迴向而沒有執著(不會說,這個善根我留著吧,將來我享受享受人天的安樂,不會的)。
所謂:不依色,不著受,無倒想,不作行,不取識,捨離六處;
具體說就是:不會依色物(一切色是生滅法),不執著受(自己現在的感受),沒有顛倒想(初發心菩薩的顛倒想還沒有滅除,菩薩不會依顛倒想),不作行,不取識(行蘊、識蘊都不作不取,因為菩薩),捨離六處;(眼耳鼻舌身意,我們現在要捨離這些感受)
不住世法,樂出世間;
菩薩不住世間法,樂出世間法;(大家或許認為矛盾了,菩薩應該住世間救護眾生啊,怎麼不住呢?菩薩樂於攝化眾生,但是不是因為喜歡世間的什麼人事物,他只是看眾生,生憐憫心,以大悲心來救護眾生。他真正嚮往的、喜歡的是出世間法,是佛的安樂。菩薩如果是為了自身安樂,就不會來陪眾生了。這是菩薩真正的內心。)
知一切法皆如虛空,無所從來,不生不滅,無有真實,無所染著;
菩薩知道一切法(人事物)都如同虛空(曾經問過大家,一切萬物的最基本結構是什麼啊?大家都說分子。分子的最基本結構是什麼呢?一點點推演,到最後一個,再破成七份?看看是什麼?確確實實,色即是空,一切色法當下本身就是空,是我們那個空靈自性因妄業而展現的這些相),無所從來,不生不滅的,(從自性的角度來講,這些幻化現象是)無有真實的,所以菩薩無所染著;(真正明了了,就是無染。認為它是幻化的業相,這個清清楚楚就是無染。你知道它是幻化業相,你還執著什麼呢?你就不會執著什麼了)
遠離一切諸分別見,不動不轉,不失不壞;
菩薩會遠離一切諸分別見(眾生都在分別中,依無明就叫分別;菩薩會依智慧看待一切,所以無染著,所以會遠離這一切分別見。他不會隨無明而去,他會依智慧覺照這一切)菩薩不動不轉,不失不壞(不動不轉不失不壞的還是自性啊,他會依止自性,不產生這些分別見)
住於實際,無相離相,唯是一相;
菩薩就是這樣的安住於實際(自性,所有的幻化現象都不是真實的),無相離相,唯是一相(無二相,都是空靈的妙明真心)
如是深入一切法性,常樂習行普門善根,悉見一切諸佛眾會。
菩薩就是這樣深深契入一切萬法的自性(不是草草的表皮功夫,他對萬法當中的任何一點一滴都會透徹到自性根本處),菩薩會常常樂於修習、行持普門善根(世間有多少門的學問、多少門的行業,多少眾生,每一點一滴都要修習、行持,這一切現象都會去滿足。菩薩還去搞這些幻化現象幹什麼呢?利益眾生需要啊。必須一切都要成就啊),就可以見一切諸佛的道場。
如彼過去一切如來善根迴向,我亦如是而為迴向;
如同過去一切諸佛如來的善根迴向一樣,我也這樣去迴向;
解如是法,證如是法,依如是法,發心修習,不違法相;
跟佛所講的一樣的去解,真正明白了,現前去做,種因、迴向,最後結果的時候,已經證如是法了,菩薩會依靠這樣的法發心修習(能深入一切法性,常樂修習普門善根),不違背法相(如果你排斥法相,就會落到空的一邊了,那是錯的。不違法相,一樣要繁興大用)
知所修行,如幻如影,如水中月,如鏡中像,因緣和合之所顯現,乃至如來究竟之地。
菩薩知道所修行這一切,也是如夢幻影像一樣,如同水中月、鏡中花一樣,是因緣和合所顯現的(我們現在所做的就是在修集所有的因,成就所有的緣,也是因緣和合的顯現),就算是達到如來究竟之地依然是這樣的。大家不要認為眾生都是如夢如幻的,成佛了就不是如夢如幻的了,凡是因緣和合所顯現的都是如夢如幻的。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如過去諸佛修菩薩行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未來、現在,悉亦如是。我今亦應如彼諸佛,如是發心,以諸善根而為迴向:
佛子!菩薩摩訶薩還要這樣去想:如同過去諸佛修菩薩行的時候,以這些善根這樣迴向的;未來的、現在的佛也是這樣的。我也應該和佛一樣發心,用所有善根作迴向:
第一迴向、勝迴向、最勝迴向、上迴向、無上迴向、無等迴向、無等等迴向、無比迴向、無對迴向、尊迴向、妙迴向、平等迴向、正直迴向、大功德迴向、廣大迴向、善迴向、清淨迴向、離惡迴向、不隨惡迴向。』
這樣的迴向是第一迴向,是殊勝的迴向,是最殊勝的迴向,是上迴向,是無上的迴向,是無等的迴向(沒有什麼能和這個相等的),是無等等的迴向,是無比的迴向(沒有哪個迴向可以和這種迴向相比擬),是無對的迴向(沒有哪個跟這個差不多的),是尊貴的迴向,是微妙的迴向,是平等的迴向,是正直的迴向,是大功德的迴向,是廣大的迴向,是善迴向,是清淨迴向,是離惡迴向,是不隨惡迴向。
菩薩如是以諸善根正迴向已,成就清淨身、語、意業,住菩薩住,無諸過失;
菩薩就是這樣以這些善根正確迴向以後,成就清淨的身語意業(好多人說,我身口意不清淨啊,我想清淨啊。你不種因哪裡來的果啊?你首先要種因的,將來成就的,不需要你想),安住菩薩所住,沒有任何過失;
修習善業,離身、語惡,心無瑕穢;
修習善業,遠離身、語惡,心是清淨的沒有一點瑕疵穢惡;
修一切智,住廣大心,知一切法無有所作;
住出世法,世法不染;
安住出世法,世間法不染(好多人說我喜歡安住出世法我總安住不了,世間法不讓我染我總是染,那就對勁了,因為你過去沒種這個因啊。你現在種下這個因以後,將來必然會形成。)
分別了知無量諸業,成就迴向善巧方便,永拔一切取著根本。
明明了了知道無量諸業,都會成就迴向的善巧方便,永遠拔除一切取和執著的根本。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三等一切佛迴向。
佛子!這個就是菩薩摩訶薩的第三種迴向,等一切佛迴向。(一切諸佛怎麼迴向的,我們就怎麼迴向,跟一切諸佛相等這種迴向。)
菩薩摩訶薩住此迴向,深入一切諸如來業,趣向如來勝妙功德;
菩薩摩訶薩安住在這種迴向當中,就可以深深契入一切諸如來業,(如來曾經造過的業,就是成佛的業,現在已經深深契入了)就可以趣向如來的勝妙功德;
入深清淨智慧境界,不離一切諸菩薩業,善能分別巧妙方便;
可以進入甚深清淨的智慧境界,不離一切諸菩薩行業(我們種好因了,必然會成長),善於有能力分別一切事巧妙的方便方法;
入深法界,善知菩薩修行次第;
可以契入甚深法界,善於知道菩薩修行次第;(如果你沒有這樣迴向,單憑你想象是沒有用的,你是越想越亂套,甚至搞顛倒了。只有這樣迴向過的人,迴向的善根已經成就了,就能善於知道菩薩修行次第。)
入佛種性,以巧方便分別了知無量無邊一切諸法;
就可以進入佛種性,用善巧方便來明明了了知道無量無邊的一切諸法;
雖復現身於世中生,而於世法心無所著。」
雖然你還會現身在世間,但是對於世間法心無所執著。(好多人說,害怕下輩子忘了修行,那都是不懂因果的人啊;懂因果的人,現在你種下這個因了,將來還會變成別的果?怎麼可能呢?你現在種的是智慧因,將來怎麼可能結糊塗果呢?你現在種的是修行因,將來怎麼會有不修行的果啊?)
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即說頌言:
當時,金剛幢菩薩藉助佛的威神力量,普遍觀察十方大眾的根基和因緣,說了以下的讚頌:
彼諸菩薩摩訶薩,修過去佛迴向法,
亦學未來現在世,一切導師之所行。
這些修迴向的菩薩,修過去一切佛的迴向法,也學未來、現在一切佛所行的迴向法。
於諸境界得安樂,諸佛如來所稱讚,
廣大光明清淨眼,悉以迴向大聰哲。
對於一切境界得安樂,這是一切諸佛所稱揚讚歎的,你就是廣大的光明和清淨眼,都能如佛一樣去迴向,你就是大智慧的人。
菩薩身根種種樂,眼耳鼻舌亦復然,
如是無量上妙樂,悉以迴向諸最勝。
菩薩身體的種種樂,眼耳鼻舌也是一樣的具有種種安樂(為什麼有這些安樂呢?因為過去種好因了,將來不管在哪裡都是安樂的,縱然是在地獄裡受苦的時候,感受到的一樣是安樂相),就是這樣無量的最上的、最微妙的快樂,都是因為迴向才產生的最殊勝的妙樂。
一切世間眾善法,及諸如來所成就,
於彼悉攝無有餘,盡以隨喜益眾生。
這些迴向包含了一切世間所有善法以及諸佛如來所成就的,都以隨喜讚歎的方法利益眾生。(所有的佛菩薩利益眾生的一切善法,我都隨喜。)
世間隨喜無量種,今此迴向為眾生,
人中師子所有樂,願使群萌悉圓滿。
世間的隨喜有無量種,我們現在迴向是為了眾生,佛所有的樂就是願一切眾生都能圓滿佛的快樂。
一切國土諸如來,凡所知見種種樂,
願令眾生皆悉得,而為照世大明燈。
任何一個國土的佛,(比如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佛,一切世界的所有佛)凡是佛所知道、見到的、佛的種種樂,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到,為世間眾生做照世的大明燈(因為他們都處在無明的黑暗當中,我們願為他們做照亮世間的大明燈而進入世間的。)
菩薩所得勝妙樂,悉以迴向諸群生,
雖為群生故迴向,而於迴向無所著。
菩薩所得的殊勝、微妙快樂,(因為你現在種下這個因了,將來必然成就這個最殊勝、最微妙的安樂)也都迴向給一切眾生,雖然是為了眾生而迴向,但是我們對迴向的事不要執著(不要總想著,我已經為眾生迴向多少多少了,我功德很大了,我多了不起了。我們只管去做這件事,沒有什麼了得起、了不起的事。)
菩薩修行此迴向,興起無量大悲心,
如佛所修迴向德,願我修行悉成滿。
菩薩就是修行這樣的迴向,因為他已經生起無量的大悲心,所以要迴向,就如同佛所迴向的功德,願我修行通通都能圓滿成就。
如諸最勝所成就,一切智乘微妙樂,
及我在世之所行,諸菩薩行無量樂,
示入眾趣安隱樂,恒守諸根寂靜樂,
悉以迴向諸群生,普使修成無上智。
如同那些最殊勝的所有成就,一切智乘微妙安樂,以及我在世間所行諸菩薩行的無量快樂,示現進入六道當中的時候那種安隱快樂(因為你現在迴向好了,到時候自然有安隱快樂),永恆守護諸根寂靜的快樂(到結果的時候,想亂也亂不了啦。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的時候,清淨的念頭在延續的時候,那個時候是一種修行功德,把這些修行功德),普遍地迴向給一切眾生,普遍的使眾生都能成就無上智。
非身語意即是業,亦不離此而別有,
但以方便滅癡冥,如是修成無上智。
(到那個時候,)你的身語意已經不是現在這個業了,但是也不離開身口意造這個業,(我們現在種下的善根,將來要成就的是成佛業,業不同啊),我們要用這些方便方法滅除所有的愚癡無明,就是這樣修成無上智。
菩薩所修諸行業,積集無量勝功德,
隨順如來生佛家,寂然不亂正迴向。
菩薩所修的這些所有的行業,就是在積集無量殊勝的功德,菩薩就會隨順如來生在佛家,寂然不亂的正迴向。
十方一切諸世界,所有眾生咸攝受,
悉以善根迴向彼,願令具足安隱樂。
十方一切世界當中,所有的眾生,菩薩都會去攝受,也會把善根迴向給一切眾生,願他們具足所有的安隱快樂。
不為自身求利益,欲令一切悉安樂,
未曾暫起戲論心,但觀諸法空無我。
菩薩就是這樣,不為自身求利益,就是想讓一切眾生都能得安樂,菩薩不會起暫時地生起戲論的心,只是觀察一切萬法都是空的、無我的。
十方無量諸最勝,所見一切真佛子,
悉以善根迴向彼,願使速成無上覺。
十方無量的世界當中是最殊勝的,菩薩所見到的一切真佛子,都會用善根迴向給他們,都會願他們快速成就無上覺。
一切世間含識類,等心攝取無有餘,
以我所行諸善業,令彼眾生速成佛。
一切世間所有種類的眾生,菩薩用平等心攝取不會漏掉哪一個,以我所行的善業,讓眾生快速成佛。
無量無邊諸大願,無上導師所演說,
願諸佛子皆清淨,隨其心樂悉成滿。
無量無邊的所有大願,無上導師佛所演說的教法,願佛子都能得以清淨,隨自己的心樂圓滿成就。
普觀十方諸世界,悉以功德施於彼,
願令皆具妙莊嚴,菩薩如是學迴向。
菩薩普遍觀察十方世界,用功德施捨給一切,願自己功德都能讓他們具足微妙莊嚴,菩薩就是這樣的學習迴向。
心不稱量諸二法,但恒了達法無二,
諸法若二若不二,於中畢竟無所著。
(學習迴向的時候)心不稱量二法(什麼是二法?認為這個世界是實有的,就是二法。菩薩不會進入這種無明狀態),只是永恆為了明明了了透達一切萬法的自性是無二的(這一切都是唯心所現,沒有差別)。不管這一切萬法是二也好不是二也好,菩薩不會在這裡面執著的。
十方一切諸世間,悉是眾生想分別,
於想非想無所得,如是了達於諸想。
在十方一切世間當中,(二、不二)都是眾生的妄想分別,對於所想的、所分別的和沒有想的都是無所得的,只是空想、妄想而已,菩薩就是這樣明明了了通達眾生的種種想是什麼。
彼諸菩薩身淨已,則意清淨無瑕穢,
語業已淨無諸過,當知意淨無所著。
這些菩薩身清淨以後,意就清淨了沒有瑕疵污穢了;菩薩的語業已經清淨沒有過失了,應當知道他意業清淨了,沒有什麼執著了。
一心正念過去佛,亦憶未來諸導師,
及以現在天人尊,悉學於其所說法。
一心正念過去的佛,也一心正念未來諸佛,以及一心正念現在所有佛,三世如來所說的法,菩薩都會去修學。
三世一切諸如來,智慧明達心無礙,
為欲利益眾生故,迴向菩提集眾業。
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智慧是明達的、心是無障礙的,是為了利益眾生的關係,才會迴向菩提積集所有的善業。
彼第一慧廣大慧,不虛妄慧無倒慧,
平等實慧清淨慧,最勝慧者如是說。
第一智慧的人,智慧廣大的人,不虛妄智慧的人,沒有顛倒智慧的人,平等真實智慧的人,清淨智慧的人,最殊勝智慧的人,都是這樣宣說的。
這裡面把菩薩的迴向推到至高無上了,一切諸佛都是這樣做的,而且這裡面都說明白了,你現在種這個因,將來結什麼果。大家沒有什麼愁的了,只要迴向的因都種好了,必然會自在的了。
1、諸佛境界亦如幻化,是否指佛的報身、化身?
答:現在說的是諸佛境界,并不是說佛身。比如,佛的所有十力威德以及所有禪定的境界,從這些境界上講的。
2、任何人都有可能是菩薩化身,學佛人要把所有人當作菩薩看待對嗎?
答:這個不可以說任何人。如果是已經發了菩提心的,行菩薩道,奉持菩薩教法的那個就是菩薩了。如果不是,就不能當成菩薩。
3、想得到做不到,有什麼對治煩惱的好方法嗎?
答:你要種這個因,才會結這個果啊。你沒有這個因,想找對治煩惱的方法,有,就是現在的強化訓練。強化訓練本身也是一種因,它會快速的結果,因為你連續的強化訓練嘛,強化訓練就是連續性的。比如,你要知道諸法無我,知道涅槃寂靜的本性,你就可以對治煩惱,那是最好的方法。
4、除了化身佛,佛身應該不是幻化的是吧?
答:上一段講的是諸佛境界,不要把佛身聯繫進來。
5、蒙山施食從來沒有做過,請具體教一下,適合在家的方法。
答:實際,我們已經學過了,不要再離開《華嚴經》的教法,裡面已經告訴你了,你每天吃飯都是布施嘛,都是在利益眾生嘛。而且上廁所也在利益眾生嘛。不管你吃進去的還是排出去的,你都可以利益眾生嘛,因為總有那一部分眾生在感受著你這些。所以,我們先把這些做好了就可以了。《華嚴經》教法以外的,我們先暫時不要考慮太多,先把這塊兒做好。
大蒙山、小蒙山以及焰口,那些都需要咒語。這個咒語要有絕對的禪定功夫,才能把它發揮的至微至妙的作用。我們現在學的《華嚴經》并沒有教我們這樣做,我們先把眼前的事做好了比什麼都強。
6、弟子讀《地藏經》時,有時候後面的補闕真言沒有讀,可以嗎?
答:如果你讀的非常標準,可以不用這個補闕真言。
7、我們的修行境界如幻,眾生的種種境界也如幻,二木為因,鉆木求火,最後灰飛煙滅的時候就自在了。
8、我們就應該有個極大的嚮往心,來成就所有佛的安樂。
9、煩惱,熬不過去的時候,有什麼辦法讓自己平靜呢?
答:實際,你要知道那些煩惱不是你,真正的你絕對不會煩惱。首先要認識什麼是自己,什麼是煩惱。如果你認識到了,不跟著煩惱走,跟著自己走,你會永恆的快樂,會平靜下來。
10、怎麼樣才能認識到你說的自己呢?
答:如果你喜歡讀一讀《楞嚴經》,仔細的理解,在裡面,佛都在提示我們什麼,你就會認識到,什麼是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是不生不滅的、永恆不變的,那些個生生滅滅的,常常變化的,不是你。眾生就總是搞錯,把這些生滅的、不是自己的當作自己,所以才會有無限的煩惱和困惑。如果說你真正認識到什麼是自己,就自在了。
11、供養佛菩薩是最殊勝的事,一個學佛的人必須有這些個供養。這些供養能建立你跟佛菩薩的因緣——與佛菩薩境界的因緣、與佛菩薩教法的因緣,都能建立起來。
12、要想對治貢高我慢就要知道貢高我慢所產生的後果是什麼,它產生的後果就是排斥,排斥所有的一切,所有的一切都不會成就,不會得到了。所以,我們不能有貢高我慢心。
13、我母親放《地藏經》,第二天覺得不舒服,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答:這是好事,是受益的表現。比如洗衣服,洗衣服的時候肯定要把臟東西慢慢洗,才會洗掉。如果她看《地藏經》的時候,所引發的這些不舒服,已經得到佛法的利益,已經得到菩薩的加持,即將要出現的重大業果,現在提前消磨了。再比如,一棵小樹苗剛發芽,你拿起來一口就可以吃掉;如果等它長成參天大樹的時候,你可能一生也吃不掉。如果藉助法和菩薩的功德,你現在去感受將來要感受的這些業,你會用很少的代價消除很嚴重的事態。所以,是一件好事。
14、供佛的菜多少沒關係吧?
答:按理來講是越多越好。就像我們學《華嚴經》,如果菩薩都有這個概念,供多少都行,那就不用無量了,用一個香、一朵花去供養就可以了。為什麼用無量的呢?所以說,越多越好啊。少也行,越多越好。
15、你供佛本身就是一種恭敬,當然你供佛越多,你將來所得到的利益也就越多了。但是你現在的條件不行,不能更多的供養,少供養也是好事嘛。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至一切處迴向?
(至一切處,就是遍及一切時空處。)佛子!什麼是菩薩摩訶薩至一切處迴向呢?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修習一切諸善根時,作是念言:願此善根功德之力至一切處。
佛子!這個菩薩摩訶薩修習一切善根的時候,這樣去想:願此善根功德之力至一切處(到達一切處)。
譬如實際,無處不至,至一切物,至一切世間,至一切眾生,至一切國土,至一切法,至一切虛空,至一切三世,至一切有為、無為,至一切語言、音聲。
比如實際(妙明真心)是無處不至的,到達一切物、到達一切世間,到達一切眾生,到達一切國土,到達一切法,到達一切虛空,到達一切三世,到達一切有為、無為,到達一切語言、音聲。
願此善根亦復如是,遍至一切諸如來所,供養三世一切諸佛;
願此善根也是一樣,遍至一切諸如來所(凡是如來所住的世界都能到達),去供養三世一切諸佛;
過去諸佛所願悉滿,未來諸佛具足莊嚴,現在諸佛及其國土、道場,眾會遍滿一切虛空法界。
過去諸佛所發的大願都已經圓滿了(成佛了),未來諸佛都在具足種種功德莊嚴,現在諸佛以及佛的世界、道場、眾會是遍滿一切虛空法界的。
願以信解大威力故,廣大智慧無障礙故,一切善根悉迴向故,以如諸天諸供養具而為供養,充滿無量無邊世界。
願以大威力的信、解,無障礙的廣大智慧,一切善根,迴向,用如同諸天的供養具供養諸佛,供養可以充滿無量無邊的世界。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
佛子!菩薩摩訶薩還要這樣去想:
諸佛世尊普遍一切虛空法界。種種業所起,十方不可說一切世界種世界、不可說佛國土佛境界種種世界、無量世界、無分齊世界、轉世界、側世界、仰世界、覆世界,如是一切諸世界中,現住於壽,示現種種神通變化。
諸佛世尊普遍一切虛空法界,從種種業所起,在十方不可說的一切世界種世界當中、不可說的佛國土、佛境界、種種世界、無量世界、無分齊世界、轉世界、側世界、仰世界、覆世界,在所有一切世界當中,現在住世的佛,會示現種種的神通變化。
彼有菩薩以勝解力,為諸眾生堪受化者,於彼一切諸世界中,現為如來出興於世,以至一切處智;
有菩薩用最殊勝的解力,為了那些可以教化的眾生(有好多眾生是不可以接受教化的,比如在善根不具足的時候,弟子相還沒有做好的時候,都是不堪度化的)宣講,在一切世界當中,展現佛身出現與世,甚至展現到達一切處的智慧;
普遍開示如來無量自在神力,法身遍往無有差別,平等普入一切法界;
菩薩為可以教化的眾生普遍開示如來無量的自在神力,法身遍往無有差別,平等普遍進入一切法界;
如來藏身不生不滅,善巧方便普現世間,證法實性超一切故,得不退轉無礙力故,生於如來無障礙見、廣大威德種性中故。
如來藏身是不生不滅的,依善巧方便普遍示現世間(現什麼身能最巧妙的利益眾生,就現什麼身),證諸法實性是超越一切的,得不退轉的無障礙力,出生在如來的無障礙見、廣大威德種性當中。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其所種一切善根,願於如是諸如來所,以眾妙華,及眾妙香、鬘蓋、幢幡、衣服、燈燭,及餘一切諸莊嚴具以為供養;若佛形像,若佛塔廟,悉亦如是。
佛子!菩薩摩訶薩用他們所種的一切善根,願於這一切如來所,用很多微妙華、香、鬘蓋、幢幡、衣服、燈燭以及其他一切莊嚴具作為供養;(前面已經做好迴向了,到現在已經可以形成這種能力了。)佛形像也好、寺院也好,都是這樣供養。
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不亂迴向、一心迴向、自意迴向、尊敬迴向、不動迴向、無住迴向、無依迴向、無眾生心迴向、無躁競心迴向、寂靜心迴向。
以這些供養的善根再作迴向,所謂:不亂迴向、一心迴向、自意迴向、尊敬迴向、不動迴向、無住迴向、無依迴向、無眾生心迴向、無躁競心迴向、寂靜心迴向。
復作是念:盡法界、虛空界,去、來、現在一切劫中,諸佛世尊得一切智、成菩提道,無量名字各各差別,於種種時現成正覺,悉皆住壽盡未來際,一一各以法界莊嚴而嚴其身,道場眾會周遍法界,一切國土隨時出興而作佛事。
還會這樣想:盡法界、虛空界,過去、未來、現在一切劫中的諸佛世尊都得了一切智,都成了菩提道,諸佛有無量的名字各個差別不同,在種種不同的時間示現成佛,佛都是住壽盡未來際(大家在佛經中會看到諸佛出現世間,最後進入涅槃,但是那是當度化的眾生已經度化完了,佛絕對不會做一點點無意義的事,所以他示現涅槃,不是真正的涅槃,在《大般涅槃經》裡面講過這個問題),每一尊佛都用法界莊嚴來莊嚴自身,佛的道場眾會是周遍法界的,一切國土當中隨時出現世間而作佛事。(隨時,這個時是隨時節因緣,就是隨著眾生根性成熟時,就會出現於世,而做佛事)
如是一切諸佛如來,我以善根普皆迴向,
如是一切諸佛如來,我現在用所有的善根普遍的都迴向:
願以無數香蓋、無數香幢、無數香幡、無數香帳、無數香網、無數香像、無數香光、無數香焰、無數香雲、無數香座、無數香經行地、無數香所住處、無數香世界、無數香山、無數香海、無數香河、無數香樹、無數香衣服、無數香蓮華、無數香宮殿,無量華蓋,廣說乃至無量華宮殿;無邊鬘蓋,廣說乃至無邊鬘宮殿;無等塗香蓋,廣說乃至無等塗香宮殿;不可數末香蓋,廣說乃至不可數末香宮殿;不可稱衣蓋,廣說乃至不可稱衣宮殿;不可思寶蓋,廣說乃至不可思寶宮殿;不可量燈光明蓋,廣說乃至不可量燈光明宮殿;不可說莊嚴具蓋,廣說乃至不可說莊嚴具宮殿;不可說不可說摩尼寶蓋、不可說不可說摩尼寶幢,如是摩尼寶幡、摩尼寶帳、摩尼寶網、摩尼寶像、摩尼寶光、摩尼寶焰、摩尼寶雲、摩尼寶座、摩尼寶經行地、摩尼寶所住處、摩尼寶剎、摩尼寶山、摩尼寶海、摩尼寶河、摩尼寶樹、摩尼寶衣服、摩尼寶蓮華、摩尼寶宮殿,皆不可說不可說。
願用無數香蓋、無數香幢、無數香幡、無數香帳、無數香網、無數香像、無數香光、無數香焰、無數香雲、無數香座、無數香經行地、無數香所住處、無數香世界、無數香山、無數香海、無數香河、無數香樹、無數香衣服、無數香蓮華、無數香宮殿;無量華蓋,廣說乃至無量華宮殿;無邊鬘蓋,廣說乃至無邊鬘宮殿;無等塗香蓋,廣說乃至無等塗香宮殿;不可數末香蓋,廣說乃至不可數末香宮殿;不可稱衣蓋,廣說乃至不可稱衣宮殿;不可思寶蓋,廣說乃至不可思寶宮殿;不可量燈光明蓋,廣說乃至不可量燈光明宮殿;不可說莊嚴具蓋,廣說乃至不可說莊嚴具宮殿;不可說不可說摩尼寶蓋、不可說不可說摩尼寶幢,如是摩尼寶幡、摩尼寶帳、摩尼寶網、摩尼寶像、摩尼寶光、摩尼寶焰、摩尼寶雲、摩尼寶座、摩尼寶經行地、摩尼寶所住處、摩尼寶剎、摩尼寶山、摩尼寶海、摩尼寶河、摩尼寶樹、摩尼寶衣服、摩尼寶蓮華、摩尼寶宮殿,皆不可說不可說。(你不種這個因,不會結這個果。我們供養也是要種因的。你要是沒有這個因,你連供養你都供養不了。第一,你沒那些東西;第二,你也沒那個心情;第三,你也做不到那些事。)
如是一一諸境界中,各有無數欄楯、無數宮殿、無數樓閣、無數門闥、無數半月、無數却敵、無數窓牖、無數清淨寶、無數莊嚴具,以如是等諸供養物,恭敬供養如上所說諸佛世尊。
在這些一一的境界當中,各有無數的欄楯、無數宮殿、無數樓閣、無數門闥、無數半月、無數却敵、無數窓牖、無數清淨寶、無數莊嚴具等等供養物,恭敬供養一切諸佛世尊。
願令一切世間皆得清淨,一切眾生咸得出離,住十力地,於一切法中得無礙法明。
願一切世間都得以清淨,願一切眾生都能出離苦海,擁有佛的十力威德,在一切法中得無障礙的法光明。(無障礙的明了一切法。)
令一切眾生具足善根,悉得調伏,其心無量,等虛空界,往一切剎而無所至,入一切土施諸善法,常得見佛,植諸善根,成就大乘,不著諸法,具足眾善,立無量行,普入無邊一切法界,成就諸佛神通之力,得於如來一切智智。
願一切眾生具足善根,都得以調伏,其心無量與虛空相等,可以遍往一切世界而無所至,進入一切世界施捨一切善法,願眾生常得見佛,種植善根,成就大乘,不執著一切法,具足眾善,建立無量行,普遍進入無邊一切法界,成就諸佛神通變化之力,都能得如來的一切智智。
譬如無我,普攝諸法。我諸善根亦復如是,普攝一切諸佛如來,咸悉供養無有餘故;
雖然菩薩知道一切無我,但是一樣要普攝諸法。我現在所有的善根也是這樣的,普攝一切諸佛如來,都去供養無有剩餘;
普攝一切無量諸法,悉能悟入無障礙故;普攝一切諸菩薩眾,究竟皆與同善根故;
普攝一切無量諸法,都能沒有障礙的明白契入;普攝一切諸菩薩眾,究竟跟菩薩有共同的善根;
普攝一切諸菩薩行,以本願力皆圓滿故;
普攝一切諸菩薩行,以本願力都來圓滿;
普攝一切菩薩法明,了達諸法皆無礙故;
普攝一切菩薩法明,無障礙的明明了了透達一切法;
普攝諸佛大神通力,成就無量諸善根故;
普攝(接受、成就)諸佛的廣大神通力,成就無量的善根;
普攝諸佛力、無所畏,發無量心滿一切故;
普攝諸佛力、佛的無所畏懼,發無量的心滿一切眾生的願;
普攝菩薩三昧辯才陀羅尼門,善能照了無二法故;
普攝菩薩三昧辯才陀羅尼門,善於有能力照了無二法(萬法的根本是無二的);
普攝諸佛善巧方便,示現如來大神力故;
普攝諸佛的善巧方便,示現如來的大神力;
普攝三世一切諸佛降生成道、轉正法輪、調伏眾生、入般涅槃,恭敬供養悉周遍故;
普攝三世一切諸佛降生成道、講法、調伏眾生,進入般涅槃,菩薩周遍恭敬供養三世一切諸佛;
普攝十方一切世界,嚴淨佛剎咸究竟故;
普攝十方一切世界,(如何做到呢?)究竟莊嚴清淨佛世界的緣故;
普攝一切諸廣大劫,於中出現修菩薩行無斷絕故;
普攝一切廣大劫,在一切劫中出現,去修菩薩行,從來沒有間斷過。
普攝一切所有趣生,悉於其中現受生故;
普攝一切所有趣生,在六道當中都能現身;
普攝一切諸眾生界,具足普賢菩薩行故;
普攝一切諸眾生界,(具體怎麼做呢?)具足普賢菩薩的行(因為他是遍滿一切時空的);
普攝一切諸惑習氣,悉以方便令清淨故;
普攝一切迷惑、習氣,都用方便方法讓它清淨;
普攝一切眾生諸根,無量差別咸了知故;
普攝一切眾生諸根(一切眾生的根基各自不同,都能普遍的攝受,怎麼樣攝受呢?)無量差別的眾生根基,通通都能明明了了地知道;
普攝一切眾生解欲,令離雜染得清淨故;
普攝一切眾生理解程度、慾望,(怎麼攝受呢?)讓他們離雜染得以清淨;
普攝一切化眾生行,隨其所應為現身故;
普攝一切教化眾生的行為,隨眾生所應為其現身;
普攝一切應眾生道,悉入一切眾生界故;
普攝一切應眾生道(跟他同道,才能攝受他;他在什麼道,你就要到什麼道),要進入一切眾生界;
普攝一切如來智性,護持一切諸佛教故。
普攝一切如來智性,(怎麼做到呢?要)護持一切諸佛教的緣故。(護法寺、入佛智)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時,用無所得而為方便,不於業中分別報,不於報中分別業;
佛子!菩薩摩訶薩用所有善根這樣迴向以後,就可以用無所得的方法(只管去種因,不去管果),不在業中分別果報,不在果報中分別業;
雖無分別而普入法界,雖無所作而恒住善根,雖無所起而勤修勝法;
(成熟以後,你就有能力進入一切法界了,你也不需要去分別了。比如大家騎自行車,很熟練了,騎車的時候會想,什麼時候手動,什麼時候手不動嗎?不會了。吃飯很熟悉了,還會總想,筷子什麼時候夾東西,怎麼夾東西嗎,怎麼往嘴裡放?不需要分別這些事的。雖然你沒有去分別這些事,這些事你都做好了。有些人打字,根本就不想就打出來了,那就是無分別打字。把這個善根種好以後,就不需要分別)雖然無分別,但是可以普遍進入法界;雖無所作(從諸法實相來講是無所作的),但是永恆安住善根;雖然無所起,但是又勤快地修習殊勝法;(他不需要用心才能生起個什麼,不像我們現在一定要用心生起來去修這個殊勝的法,就算我們生很大的心,也不可能達到他這樣,因為我們事先沒種下。因為你遍至一切法迴向,這一切處你也修到了,因為是遍一切處的,一切法你也迴向到了。所以,到那個時候,不管你生沒生修學的心,雖無所取,而勤修勝法,自然而然就能做好;甚至你都沒有意識到你在修勝法,你都在勤修勝法,因為你是遍一切處種的因。沒有因,你乾著急,想在果上改變是永遠改變不了什麼的)
不信諸法而能深入,不有於法而悉知見,若作、不作皆不可得;
不需要信不信這一切法,但是一樣能深入進去,(比如世間這些幻化現象,我們不信這些幻化現象,但是一樣深入進去。不像現在,好多人學化學的,你讓他深入到物理學裡面,他深入不了。菩薩種好這些因以後,他不信這些法,也能深入到最深處,比你都高。但是他又知道這些都是幻化的,絕對不會信仰這些東西。)知道這一切萬法現象并不是真實存在的,但是這個幻相他又能通通都能知道,還有明確的見解,(愛因斯坦就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他有好多發現,并不是在實驗室裡面做出來的,也不是用望遠鏡看到的,他就是用筆寫下來,而且當時的科學技術又沒辦法驗證。等他離開人間50多年以後,科學發展驗證了他所說的是準確無誤的。)所作的、不作的都是不可得的(都是幻化的事,在結果的時候菩薩都能自然通達。現在講的是菩薩種因以後,在這個過程中所能達到的事。因為前面已經遍一切處迴向了,後面就能漸漸達到這些事)。
知諸法性恒不自在,雖悉見諸法而無所見,普知一切而無所知。
知道一切萬法自性是什麼,但是絕對不會安住在自性當中不動了,(這個不自在,不是自由自在的那個自在的意思,是永恆的安住在那個妙明真心、真如本性上。因為那樣的話就會進入自性定,進入這個定以後就不能再去攝受眾生了。)(菩薩遍一切處迴向以後,一旦結果的時候,也跟我們一樣)可以見到山河大地等一切法,而無所見,(他知道這些當下就是那個妙明真心,是因為眾生業緣展現的業相,實際就是唯心所現嘛,唯業所感的現象,就是心的變相嘛)菩薩知道一切,但是他無所知(知道這一切都是幻化的,幻化的,沒有一個所在,都是一瞬間的變化,變化過去就了了,所以無所知,沒有一個所是真正能建立的。)
菩薩如是了達境界,知一切法因緣為本,見於一切諸佛法身,至一切法離染實際,解了世間皆如變化,明達眾生唯是一法、無有二性,不捨業境善巧方便;
菩薩就是這樣明明了了通達這一切境界,知道一切法都是因緣為根本的,見一切諸佛法身(妙明真心、真如本性啊),能至一切法,不會去染不會執著,他可以透達這一切法的現象,而體悟這一切法的實際、本性是什麼,菩薩非常了解世間都如變化(都是心的現象,唯心所現),明明了了通達眾生都是一個唯心所現、唯業所感、唯識所變的,沒有哪個眾生在自性以外,菩薩就用善巧方便,不捨這些業的境界(眾生業的境界各自不同,所以產生的境界也不同。因為菩薩要跟眾生同住,才能同事,才能現身,才能同時攝受);
於有為界示無為法,而不滅壞有為之相;
眾生界都是有為界,菩薩就在這些有為的眾生界裡面來開示無為法,(目的就是讓眾生離開有為的境界,進入無為的真實境界當中),不會壞滅這些有為的現象。(它原本是幻化的,怎麼壞、怎麼滅呢?它不是實有的。)
於無為界示有為法,而不分別無為之相。
在無為界示現有為法,(比如阿羅漢的境界就是無為境界,所以阿羅漢又叫無覺阿羅漢。對這些阿羅漢,菩薩要示現有為法,我們不能總在這個無為法裡面,要去有所作為,攝化眾生啊)而不去分別無為之相。
菩薩如是觀一切法畢竟寂滅,成就一切清淨善根,而起救護眾生之心,智慧明達一切法海,常樂修行離愚癡法,已具成就出世功德,不更修學世間之法,得淨智眼離諸癡翳,以善方便修迴向道。
菩薩就是這樣觀察一切法的自性畢竟寂滅,成就一切清淨善根,(知道自性的人,成就的善根叫清淨善根;不知道自性的人,你所成就的善根不能叫清淨善根),生起救護眾生之心,以智慧明明了了通達一切萬法,常常樂於修行離愚癡法,已經具足成就出世的功德,不再修學世間之法,因為菩薩已經得了清淨的智慧眼,已經離開了愚癡,(遍一切處迴向以後成就的這些功德以後,繼續把所作的善根)以善巧方便來修迴向道。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稱可一切諸佛之心,嚴淨一切諸佛國土,教化成熟一切眾生,具足受持一切佛法;
佛子!菩薩摩訶薩用這些善根這樣迴向以後,這樣迴向諸佛非常稱心如意,可以莊嚴清淨一切佛國土,可以教化成就一切眾生(因為你能力強了),可以具足受持一切佛法;(不然的話你做不到)
作一切眾生最上福田,為一切商人智慧導師,作一切世間清淨日輪;
可以作一切眾生的最上福田,成為一切商人的智慧導師(當時的商人經常到海裡面采寶,需要有智慧的導師才能找到寶藏,還能再回來。這個商人,就是想成佛的人,如同想得寶的人。你就可以為一切學佛的人作智慧導師),作一切世間清淨太陽;(我們這個世界如果沒有太陽會怎麼樣?永遠在黑暗當中過日子,眾生沒有光明就瞎摸亂撞,已經無量劫了。自己要發光啊,眾生可以依靠你清清楚楚做事,達到自己的目的)
一一善根充遍法界,悉能救護一切眾生,皆令清淨具足功德。
每一個善根都充遍法界(為什麼呢?因為你這個迴向好啊,是遍一切處迴向,你修的每一種善根都可以遍一切時空處,遍一切萬物,遍一切眾生那裡),有能力救護一切眾生,讓他們清淨具足功德。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能護持一切佛種,能成熟一切眾生,能嚴淨一切國土,能不壞一切諸業,能了知一切諸法,能等觀諸法無二,能遍往十方世界,能了達離欲實際,能成就清淨信解,能具足明利諸根。
佛子!菩薩摩訶薩就是這樣迴向以後,就能真正護持一切佛種,能成熟一切眾生,能莊嚴清淨一切國土,有能力不壞一切諸業(眾生總希望這個,希望那個,但是自己總在破壞。這樣迴向以後,可以不破壞這些業了),有能力明明了了知道一切諸法,有能力平等觀察一切諸法是無二的,有能力遍往十方世界,有能力明明了了通達離欲實際,(離開一切慾望,自性的事)有能力成就清淨的信、解,有能力具足明了、鋒利的根基。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四至一切處迴向。
佛子!這個就是菩薩摩訶薩的第四個迴向,至一切處迴向。
菩薩摩訶薩住此迴向時,得至一切處身業,普能應現一切世界故;
菩薩摩訶薩住這種迴向的時候,身業可以得至一切處,普遍的能應現在一切世界;
得至一切處語業,於一切世界中演說法故;
能得至一切處語業,在一切世界當中演說法;
得至一切處意業,受持一切佛所說法故;
得至一切處意業,可以受持一切佛所說的法;
得至一切處神足通,隨眾生心悉往應故;
得至一切處神足通,隨眾生心前去,隨眾生的根基去教化他們;
得至一切處隨證智,普能了達一切法故;
得至一切處隨證智,普遍能了達一切法;
得至一切處總持辯才,隨眾生心令歡喜故;
得至一切處總持辯才,隨眾生的心令他們歡喜;
得至一切處入法界,於一毛孔中普入一切世界故;
得至一切處入法界(在任何一點一滴都可以契入自性),可以在一毛孔中普遍進入一切世界;
得至一切處遍入身,於一眾生身普入一切眾生身故;
得至一切處遍入身,在一個眾生身普遍進入一切眾生身;(可以进入每一道众生,现每一道众生的身体。就连中阴身、禽兽都可以附体的,佛菩萨就更可以完美自在的了。只是那些个众生来附体是控制、藉助,佛菩萨是不同的。这个只能点到为止,不能多说的,避免误会而造业。)
得至一切處普見劫,一一劫中常見一切諸如來故;
得至一切處普見劫,在每一個劫中可以常見一切諸佛如來;
得至一切處普見念,一一念中一切諸佛悉現前故。
得至一切處普見念,每一念當中,一切諸佛都能現前。
佛子!菩薩摩訶薩得至一切處迴向,能以善根如是迴向。
佛子!菩薩摩訶薩得至一切處迴向,能以善根這樣迴向。
這裡講的很微細,大家如果是信佛的,既然一切諸佛是這樣說的,我們就應該努力的為自己塑造這些。如果大家沒有這個信根,也不能勉強為之了。
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當時,金剛幢菩薩藉助佛的威神力量,普遍觀察十方大眾的根基因緣說了以下偈頌:
內外一切諸世間,菩薩悉皆無所著,不捨饒益眾生業,大士修行如是智。
無論是內、外,一切世間菩薩都是無所執著的;菩薩不捨饒益眾生的業(菩薩也會造業,但是他造業跟我們不一樣。我們是一切總是利益自己,菩薩不是,菩薩是以眾生為中心的,不管遇到什麼事,都不會捨棄饒益眾生這個業),這樣的大士就是修行這樣的智慧。
十方所有諸國土,一切無依無所住,
不取活命等眾法,亦不妄起諸分別。
十方所有的一切世界當中的一切都是無依、無所住的,菩薩到任何地方,任何世界,都不是為了喜歡個什麼,菩薩也不會因妄想而起什麼分別。
普攝十方世界中,一切眾生無有餘,
觀其體性無所有,至一切處善迴向。
菩薩要攝化的眾生是十方所有世界當中的一切眾生,不會剩下哪一個,在攝化眾生的時候要觀一切萬法的體性無所有(真實的就是一個自性,那些幻相真有一個真實處嗎?從真實處來講,他們是無所有的),菩薩會善於迴向一切處。
普攝有為無為法,不於其中起妄念,
如於世間法亦然,照世燈明如是覺。
普遍成就一切有為法、無為法,同時不會在這裡面生起一點妄念(比如,菩薩在攝法的時候,怎麼不起妄念呢?他不會把這個妄作真實想,一切都是夢幻。比如,在看電視的時候,裡面的人在吃飯,你不會認妄為真,不會跟他們一起吃。菩薩面對一切法的時候,不會在其中起妄念,不會認為是真實的),世間一切法也是一樣的,不會起任何妄念,在世間的時候就如同照世的明燈,帶給眾生光明,佛就是這樣覺悟的。
菩薩所修諸業行,上中下品各差別,
悉以善根迴向彼,十方一切諸如來。
菩薩所修的這一切業行也有不同,分上中下等差別,都會用這些善根迴向給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比如,我們願意成佛,願意成就諸佛的所有境界,願成就諸佛如來的一切智,我們把善根迴向到這裡。)
菩薩迴向到彼岸,隨如來學悉成就,
恒以妙智善思惟,具足人中最勝法。
菩薩也會迴向到彼岸(六度、戒律、禪定、忍辱、智慧啊等都得圓滿成就),追隨如來學,這些都可以成就。永恆以微妙智慧善於思維,具足人中最殊勝的法。
清淨善根普迴向,利益群迷恒不捨,
悉令一切諸眾生,得成無上照世燈。
菩薩所有的清淨善根都會普遍迴向給一切眾生,利益迷惑眾生的事永恆不捨離,令一切眾生都能成就無上的佛。
未曾分別取眾生,亦不妄想念諸法,
雖於世間無染著,亦復不捨諸含識。
菩薩不會分別去取哪一類眾生,不會以妄想去念一切法(法就是法,不會把妄想摻雜在法之內),雖然在世間也不會染著,也不會捨離一切眾生。
菩薩常樂寂滅法,隨順得至涅槃境,
亦不捨離眾生道,獲如是等微妙智。
菩薩會常常的歡喜寂滅法,隨順(諸佛怎麼指引,就怎麼理解、認識)得至不生不滅的境界(實際,我們本來就具足的。如果你能隨順如來的教法,就能得至涅槃境界),雖然得了涅槃境界,但是不捨離眾生道,就是這樣獲得了微妙的智慧。
菩薩未曾分別業,亦不取著諸果報,
一切世間從緣生,不離因緣見諸法。
菩薩不會以無明、情識,妄加分別這一切業,也不會取著這些果報,一切世間都是從因緣而生的。所見到、聽到、感受到的一切都是因緣法。(缺少因緣都是無可奈何的。)
深入如是諸境界,不於其中起分別,
一切眾生調御師,於此明了善迴向。
菩薩就是這樣深入以上所說的境界,不會在這裡面用妄想無明分別(佛怎麼說的就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不會把自己認為的妄想摻雜到佛的教法當中),一切眾生的調禦師(佛)對此是最明了的,最善於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