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六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六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四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種種車,眾寶嚴飾,奉施諸佛及諸菩薩、師長、善友、聲聞、緣覺,如是無量種種福田,乃至貧窮、孤露之者。

佛子!菩薩摩訶薩會用種種車,這些車都是用眾寶所莊嚴的,奉獻施捨諸佛、菩薩、師長、善友、聲聞、緣覺、就是這樣無量的種種福田,甚至施捨給貧窮、孤獨的人。

 

此諸人眾,或從遠來,或從近來,或承菩薩名聞故來,或是菩薩因緣故來,或聞菩薩往昔所發施願故來,或是菩薩心願請來。

這些人,有的從遠處來,有的從近處來,有的是聽到菩薩名聲來的,有的是菩薩因緣來的,有的是聽到菩薩過去發的願來的,有的是菩薩心願請來的。

 

菩薩是時,或施寶車,或施金車,悉妙莊嚴,鈴網覆上,寶帶垂下;

菩薩這個時候,或者施捨寶車,或者施捨金車,都會用微妙莊嚴裝飾著車,鈴網覆蓋在上面,寶帶四周垂下;

 

或施上妙璃之車,無量珍奇以為嚴飾;

或者施捨給上妙的琉璃車,用無量奇妙珍寶裝飾的;

 

或復施與白銀之車,覆以金網,駕以駿馬;

或者施捨白銀車,覆蓋著金網,用駿馬拉車;

 

或復施與無量雜寶所莊嚴車,覆以寶網,駕以香象;

或者施捨用無量的雜寶所裝飾的車,覆蓋著寶網,用香象拉的車;

 

或復施與栴檀之車,妙寶為輪,雜寶為蓋,寶師子座敷置嚴好,百千采女列坐其上,十萬丈夫牽御而行;

或者施捨栴檀車,妙寶做的輪子,雜寶的車蓋,寶師子座都裝飾得非常美好,百千采女坐在車上,十萬丈夫拉車;

 

或復施與玻寶車,眾雜妙寶以為嚴飾,端正女人充滿其中,寶帳覆上,幢幡侍側;

或者施捨璃寶車,眾多的、微妙的寶裝飾著,端正女人充滿車上,上面覆蓋著寶帳,幢幡在兩邊;

 

或復施與碼藏車,飾以眾寶,熏諸雜香,種種妙華散布莊嚴,百千采女持寶瓔珞,駕馭均調,涉險能安;

或者施捨瑪瑙藏車,都用眾寶裝飾著,熏著種種的香,種種微妙的華散布裝飾,有百千的采女拿著寶瓔珞,這個车駕馭得非常好(駕車技術非常好),走到最危險的路都能安穩度過;(真正最好的馬、牛,非常善解人意的,往往在危險的時候,寧可自己站在那兒等死,也不會狂奔亂跳的,自己把車給掀翻了)

 

或復施與堅固香車,眾寶為輪,莊嚴巨麗,寶帳覆上,寶網垂下,種種寶衣敷布其中,清淨好香流芬外徹,其香美妙稱悅人心,無量諸天翼從而行,載以眾寶隨時給施;

或者是施捨堅固的香車,眾寶做的車輪,裝飾得非常華麗,寶帳覆蓋在上面,寶網垂下來,種種的寶衣鋪設在其中,清淨的好香很遠都能聞到,這個香氣聞到就非常舒服,無量的諸天人也在車的兩翼伴隨著,著眾寶隨時隨地施捨路邊的人;

 

或復施與光明寶車,種種諸寶妙色映徹,眾妙寶網羅覆其上,雜寶瓔珞周匝垂下,散以末香內外芬潔,所愛男女悉載其上。

或者是施捨光明寶車,這種寶車種種寶的微妙色彩互相映徹,眾多的寶網覆蓋在頂上,雜寶瓔珞四周垂下來,散佈末香,內外都是芬芳香潔的,非常可愛的人都在車上。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眾妙寶車奉施佛時,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

佛子!菩薩摩訶薩用這樣的妙寶車奉施給佛的時候,會用這樣的善根作以下迴向,所謂的:

 

願一切眾生悉解供養最上福田,深信施佛,得無量報;

願一切眾生都能明白理解供養最上的福田,深深相信施捨佛能得無量果報;(將來自己和眾生都可以達到明白、相信)

 

願一切眾生一心向佛,常遇無量清淨福田;

願一切眾生都能一心向佛,常常遇到無量清淨的福田;

 

願一切眾生於諸如來無所吝惜,具足成就大捨之心;

願一切眾生都能對一切如來無所吝惜,(眾生往往如同《藥師經》上所講的,自己都尚且不捨得用錢財物,何況家人呢,更何況外人呢。因為眾生都有這種慳貪吝嗇、捨不得、小氣,所以現在發願在佛頭上絕對要做到慷慨地施捨,沒有吝惜。)具足成就大捨之心;

 

願一切眾生於諸佛所修行施行,離二乘願,逮得如來無礙解脫一切智智;

願一切眾生對於一切諸佛那裡修施捨行,遠離二乘願,(大乘願和二乘願也是不同的,我們在施捨諸佛時,一定要遠離二乘願。)可以快速得到如來無障礙的解脫、一切智智。(不然的話,自己又設置了障礙。)

 

願一切眾生於諸佛所行無盡施,入佛無量功德智慧;

願一切眾生在一切諸佛那裡修行無盡施捨,進入佛無量的功德智慧;(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們施捨是手段,目的是要進入無量功德智慧。要把這個因種好了,只有這種因,加上施捨的緣,才能得這種果。如果你這個因和緣和你的願望都是相違背的,那就永遠不可能得到的。諸佛如來怕我們的因緣不相應,所以現在細緻地在教我們。我們也要知道,無盡地施捨是為什麼,就是為了無盡的功德智慧。佛怎麼說就怎麼想,千萬不要產生無明。有的人說,諸佛還要眾生花錢買功德智慧啊?實際這個和買不買不相干,你這樣做才能契入得了。你不這樣做,佛領著你進入,你也進入不了。你自己不種這個因,不建立這種緣,進入不了。並不是說佛一定要你去買。你怎麼能給佛最好的東西呢?!希望大家都能準確無誤地理解,不允許有一點無明摻雜在裡面的。)

 

願一切眾生入佛勝智,得成清淨無上智王;

願一切眾生都能進入佛的最殊勝的智慧,得以成就清淨的無上智王(佛);

 

願一切眾生得佛遍至無礙神通,隨所欲往,靡不自在;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佛遍至無礙的神通,(到任何一個世界都是無障礙的,這種神通力可以遍至一切處都無障礙,我們現在對境發願。)凡是想去的地方沒有不得自在的;(想去哪兒就去哪兒,瞬間就到,沒有不自在的。)

 

願一切眾生深入大乘,獲無量智,安住不動;

願一切眾生都能深入大乘當中,都能獲得無量智,在無量智中安住不動;(將來就不會一會兒智慧現前,一會兒無明現前了,所以大家要發這樣的好願啊);

 

願一切眾生皆能出生一切智法,為諸天人最上福田;

願一切眾生都能出生一切智法,成為一切天人最上的福田;

 

願一切眾生於諸佛所無嫌恨心,勤種善根,樂求佛智;

願一切眾生對於一切諸佛那裡都沒有嫌棄、怨恨的心,(大家可能難以理解,難道還有眾生對佛嫌棄、怨恨嗎?確實有的。現在末法時代,諸佛菩薩都會應化於世間,往往與我們同類。我們眾生就有個怪事,只見別人過失非常有本事,見自己過失總見不到,見到自己都是功德,見到別人都是過錯。我們要是對佛菩薩也是用這個找毛病的心,一定會找到毛病,甚至你會把他的功德當作毛病來看待,嫌棄啊。比如《楞嚴經》上講,那些聖者應身來到世间,現種種身,甚至都有奸偷屠販身,與這些人共同地做事。這樣一来大家都會嫌棄,哦,他是殺生的,他是偷盜的,就嫌棄、怨恨。假如他確實是楞嚴會上受佛囑咐來世間攝化有緣人的,這個時候,我們带着嫌恨心,那就麻煩大了。而且這個環節是一定的,眾生是一定有嫌恨心。所以,我們一定要發願的。)勤奮在種善根,非常歡喜地尋求佛智慧;

 

願一切眾生任運能往一切佛剎,一剎那中普周法界而無懈倦;

願一切眾生任何一個世界都能想去就去,一剎那中都能普遍到法界,沒有懈怠和厭倦;

 

願一切眾生逮得菩薩自在神通,分身遍滿等虛空界一切佛所親近供養;

願一切眾生速速成就菩薩自在神通,分身遍滿和虛空相等的一切佛所,只要有佛在的地方,都去親近供養;(這麼多的願怎麼發的完啊?不如來個最簡單的。沒有簡單的,我們現在學的還是小的華嚴,如果來個大的華嚴,我們來聽個頭這一輩子都聽不完。希望大家好好珍惜。)

 

願一切眾生得無比身,遍往十方而無厭倦;

願一切眾生得無比的身,能遍往十方世界沒有厭倦;

 

願一切眾生得廣大身,飛行迅疾,隨意所往,終無懈退;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廣大身,飛行快速,隨意到任何一個世界,始终不會懈怠、退卻;(一定要發這樣的願才能做到。不然的話,你就是咬著牙堅持,也不知道能堅持幾天。)

 

願一切眾生得佛究竟自在威力,一剎那中盡虛空界,悉現諸佛神通變化;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佛的究竟自在威力,一剎那中盡虛空界地展現一切諸佛的神通變化;

 

願一切眾生修安樂行,隨順一切諸菩薩道;

願一切眾生都能修安樂行,(不要去修煩惱行。)能隨順一切諸菩薩道;(諸菩薩道就是安樂行道。)

 

願一切眾生得速疾行,究竟十力智慧神通;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速疾行,究竟成就十力威德這種智慧神通;

 

願一切眾生普入法界十方國土,悉盡邊際等無差別;

願一切眾生都能普遍地契入法界十方國土,都能盡邊際,都無差別;

 

願一切眾生行普賢行無有退轉,到於彼岸成一切智;

願一切眾生都能行普賢行,沒有退轉,(我們現在行都不願意行,更不用說不退轉的事了。現在我們就種好這個因。)都能到於彼岸,成就一切智;

 

願一切眾生昇於無比智慧之乘,隨順法性見如實理。』

願一切眾生都能提升坐上無比智慧之乘,(我們都要提升自己,能坐上無比的智慧之乘。)都能隨順法性見如實理。(我們隨順萬法,同時能見到自性才是最真實的。)

 

是為菩薩摩訶薩以眾寶車奉施現在一切諸佛及佛滅後所有塔廟善根迴向,為令眾生得於如來究竟出離無礙乘故。

這些就是菩薩摩訶薩用眾寶車來奉施現在一切諸佛以及佛滅度以後所有寺院的善根作的迴向,目的是為了讓一切眾生都能得於如來的究竟出離無障礙乘。(實際,我們大家也沒有這麼好的車,我們沒辦法建立這種功德。實際,在我們自己現有能力的基礎之上,盡可能的去盡心施捨車乘供養,一樣可以成就這樣的利益的。並不是說一定要寶車,還要多少人。我們現在的福德沒有這麼大,就是在施捨車乘的時候,任何一種。佛經中講的是非常殊勝的,這些殊勝的你都能供養,何況不殊勝的呢?大家不要想,我沒有這個東西,我不做這個了。你就是用自行車、摩托車帶著他也可以的。你請他坐汽車也可以的,你出錢嘛。你都可以做這種功德迴向的。希望大家都能成就這種殊勝利益。)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眾寶車施菩薩等善知識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

佛子!菩薩摩訶薩用眾寶車施捨菩薩、善知識的時候,(什麼是善知識啊?在《圓覺經》裡面我們都學過了,什麼是善知識。真正的善知識在說法的時候,要遠離四病,是無病的善知識。)用這些善根作以下迴向,所謂的:

 

願一切眾生心常憶持善知識教,專勤守護,令不忘失;

願一切眾生的心常常能憶持善知識教誨,專心勤奮守護著,讓這種教誨不能忘失;(大家要發這樣的願啊,因為大家經常是學了後面的忘了前面的,學到前面又把後面忘了,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種過這個好因嘛。現在我們就種個好因。)

 

願一切眾生與善知識同一義利,普攝一切與共善根;

願一切眾生和善知識有相同的義理和利益,(自己的所有好的和善知識同享。)普攝一切和佛菩薩、善知識有相同的善根;

 

願一切眾生近善知識,尊重供養,悉捨所有,順可其心;

願一切眾生都能親近善知識,尊重供養,都能捨自己所有,讓善知識順心歡喜;

 

願一切眾生得善志欲,隨逐善友,未捨離;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善的志向和渴求,(我們的志向和慾望是趣向煩惱還是趣向解脫?這個很重要的。)都能追隨善知識,(發願的同時就在降伏慢心,並不是領導善知識,也不是管制、監督善知識。是隨從、追逐善知識。大家仔細理解哦。)不會有一時捨離善知識。

 

願一切眾生常得值遇諸善知識,專意承奉,不違其教;

願一切眾生都能常常值遇所有善知識,專心承供奉,不違背他的教法;(怎麼教就會怎麼做到。)

 

願一切眾生樂善知識,常不捨離,無間無雜,亦無誤失;

願一切眾生都能歡喜見到善知識,常不離,無間隙,(比較緊密。)無雜亂,(一心地尋求佛道,不是一心地尋求煩惱。如果又在尋求煩惱,又在尋求佛道,那就是雜了。)也沒有誤失;(不會因為理解錯了,或者行持錯了。要沒有身口意的誤失。過去,我們沒有種這個因,現在肯定有這個誤失。比如,常不捨離,現在都會有捨離的現象。現在也都會有間有雜。現在的所有弟子相都有誤失,語言、行為都有誤失。因為大家從來沒有種一個圓滿的因。現在諸佛菩薩在教我們在如何的種因,做一個像樣的徒弟,這一段完整的都說到了。)

 

願一切眾生能以其身施善知識,隨其教命靡有違逆;

願一切眾生都能以自己身施捨善知識,隨善知識教命都沒有違背叛逆;(大家或許沒有那種求法若渴的心,難以理解,怎麼會這樣呢?實際這個事在《妙法蓮華經》裡面,我們的本師就示現過了,他自己就做到過這樣的事。正因為他做到了,做好了,所以他成佛了。所以古德講,是成佛的法華嘛。如果你也能效仿這樣去做,你就明白那是成佛的法華了。我們現在學的這一段,大家如果難以理解,你可以不發這個願。如果你認為諸佛菩薩是在一心的成就我們,你有絕對的信根,可以發這樣的願。)

 

願一切眾生為善知識之所攝受,修習大慈,遠離諸惡;

願一切眾生為善知識之所攝受,(善知識能接受自己。)修習大慈,遠離一切惡;(被善知識接受以後,就會教學大慈,施捨別人安樂,不是要別人施捨安樂給自己,是給別人安樂。所有的一切惡要遠離,我們應該如何去做。)

 

願一切眾生隨善知識聽聞諸佛所說正法;

願一切眾生都能跟隨善知識聽聞諸佛所說的正法;(善知識要說的是自己的東西嗎?不是的。他說的一定是諸佛所說的,那才叫善知識。如果你遇不到善知識,這也是種性問題。什麼種性呢?就是當時發願種因沒種好嘛。種子就是這樣,必然就是這樣的果。我們現在一定要種個純正的好因啊。)

 

願一切眾生與善知識同一善根清淨業果,與諸菩薩同一行願究竟十力;

願一切眾生和善知識有相同的善根、清淨的業果。(善知識要有善根,要有清淨的果。)和一切菩薩都有相同的行、願,(菩薩行願都是相同的嗎?總的來講是相同的,因為菩薩就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為根本,是無我利生的。願,都是願一切眾生都能成就。行,就是利益眾生,是圓滿成就這些願。我們就要與這些菩薩有同樣的行願。)究竟成就佛十力威德;

 

願一切眾生悉能受持善知識法,逮得一切三昧境界智慧神通;

願一切眾生都能接受奉持善知識法,(前面所說的在善知識這裡聽聞佛的正法,是偏於理論。這塊兒所說的善知識法是偏重實踐。因為現在佛沒在身邊,我們感受不到,請教不了。善知識如果他成就了哪種三昧、哪種境界,他就會有相應的境界、相應的神通。我們就可以從他的實踐經驗上去討教。他的某一個過程是怎麼走過來的,可以教我們。如果我們真正能接受、奉持,就可以快速得到。如果我們不去依靠善知識,我們自己在佛經裡去學,可不可以呢?也可以。但是你想快速成就,就不可能了。甚至你成就了以後,你自己不敢確定,那個是不是與佛的境界是相應的。)速速得一切三昧境界、一切智慧、一切神通;(因為一切三昧都會產生相應的境界、產生相應的神通。)

 

願一切眾生悉能受持一切正法,修習諸行到於彼岸;

願一切眾生都能受持一切正法,修行種種行都能到於彼岸,都能得以成就;

 

願一切眾生乘於大乘無所障礙,究竟成就一切智道;

願一切眾生都能乘於大乘無所障礙,究竟成就一切智道;(我們現在是用大乘法來接引眾生,要無所障礙,好多人對大乘法有好多障礙。這樣發願就可以成就一切智道。)

 

願一切眾生悉得上於一切智乘,至安隱處無有退轉;

願一切眾生都能坐上一切智乘,(你怎麼上呢?如果是從來沒有見過車的人,或許連車門都打不開啊,不知道怎麼打開,怎麼上去啊?所以,必須要有方法才能進去的。就是對一切智都能有善巧方便進入。)到達安隱處無有退轉;(這樣就不會退轉了,不然的話,就給你一個汽車,你上也上不去,最後搞煩了,不上了。有了方法,你就會一直到目的地,都不會退轉的。)

 

願一切眾生知如實行,隨其所聞一切佛法,皆得究竟,永無忘失;

願一切眾生都能知道如實行,(與自性相等的概念、境界。自性和幻化作用都要搞清楚,就叫如實行。)隨著聽到的一切佛法,都能得以究竟,永遠不會忘失;(不但理論上明白,而且實踐上也能成就,而且成就以後要永無忘失。這個願有個極大的好處,你將來在弘法利生這一塊兒就可以說得清、道得明。所以,大家要圓滿地發這個願。不然,我們真正利益眾生的時候會無可奈何的,因為因沒種好。)

 

願一切眾生普為諸佛之所攝受,得無礙智,究竟諸法;

願一切眾生都能普遍的被一切諸佛接受,得無障礙的智慧,究竟明了一切法;

 

願一切眾生得無退失自在神通,所欲往詣,一念皆到;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無退失的自在神通,(神通也會退失的。因為神通還是在幻化的作用當中。你這個因如果沒種好,就會失去自在神通。有時候會覺得忙那個幹什麼呢,還不如安住禪定的快樂呢,就不會去發揮用了。我們現在發願都能得無退失的自在神通。)想到哪裡一念間就可以到;

 

願一切眾生往來自在,廣行化導,令住大乘;

願一切眾生往來自在,廣泛地教化引導眾生,讓眾生都能安住於大乘;

 

願一切眾生所行不空,載以智乘到究竟位;

願一切眾生所有的修行不空,都能帶著智慧達到最究竟位;

 

願一切眾生得無礙乘,以無礙智至一切處。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無障礙的車乘,用無障礙的智慧到達一切處。

 

是為菩薩摩訶薩施善知識種種車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功德具足與佛菩薩等無異故。

這個就是菩薩摩訶薩施捨給善知識種種車的時候的善根迴向,目的是為了讓眾生的功德具足,跟佛菩薩相等沒有差別。(佛菩薩都是這樣過來的,我們也願這樣開始。

过去好多有钱的人家都有好多佣人,这些佣人都是终身买断的,是完整地依靠主人家,一切都是主人家做主的。为什么要这样去施捨?比如,我们坐车走远路的时候,如果有这样的条件,可以这样做的。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眾寶車布施僧時,

佛子!菩薩摩訶薩用種種寶車布施給僧寶的時候,

 

起學一切施心、

要生起學一切布施的心、

 

智善了心、

生起具足智慧善於明明了了一切的心、

 

淨功德心、

生起清淨功德心、

 

隨順捨心、

生起隨順捨的心、(训练、建立自己与法相应的心,也是真实自己得好的智慧)

 

僧寶難遇心、

生起僧寶難值遇的心、

 

深信僧寶心、

生起深信僧寶的心、

 

攝持正教心,

生起接受護持正教的心,

 

住勝志樂,

安住於殊勝志向和樂趣中,

 

得未曾有,

无始以来从来没有过的欢喜、就是布施供养

 

為大施會,

做大施會,

 

出生無量廣大功德,深信佛教不可沮壞;

依此可以出生無量廣大功德,深深相信佛教,不會被任何人事物所破壞;

 

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

用所有的善根作以下迴向,所謂的

 

願一切眾生普入佛法,憶持不忘;

願一切眾生都能普遍契入佛法當中,常常憶念、做到,不會忘失;

 

願一切眾生離凡愚法,入賢聖處;

願一切眾生都能離開凡夫愚癡之法,契入聖賢智慧之處;

 

願一切眾生速入聖位,能以佛法次第開誘;

願一切眾生都能速速契入聖人位,都能用佛法依次第開啟誘導眾生覺悟;

 

願一切眾生舉世宗重,言必信用;

願一切眾生在所有世界都崇尚信用,發言必然讓人信和接受;(遠離口的四種惡業,形成四種口的善業。)

 

願一切眾生善入一切諸法平等,了知法界自性無二;

願一切眾生善於進入一切諸佛平等處,明明了了知道法界自性是無二的;

 

願一切眾生從於如來智境而生,諸調順人所共圍遶;

願一切眾生都從如來智慧境界出生,身邊追隨的都是調柔順從的人;

 

願一切眾生住離染法,滅除一切煩惱塵垢;

願一切眾生安住離染法中,滅除一切煩惱塵垢;

 

願一切眾生皆得成就無上僧寶,離凡夫地,入賢聖眾;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以成就無上僧寶,離開凡夫地,進入聖人大眾當中;

 

願一切眾生勤修善法,得無礙智,具聖功德;

願一切眾生勤奮修習善法,成就無礙智慧,具足聖人功德;

 

願一切眾生得智慧心,不著三世,於諸眾中自在如王;

願一切眾生成就智慧心,不執著三世,在一切大眾當中都能自在第一;

 

願一切眾生乘智慧乘,轉正法輪;

願一切眾生都能駕馭智慧之乘,宣說正法;

 

願一切眾生具足神通,一念能往不可說不可說世界;

願一切眾生具足神通,一念間都能到不可說不可說的世界;

 

願一切眾生乘虛空身,於諸世間智慧無礙;

願一切眾生都能藉助虛空身,對於世間所有智慧沒有障礙;

 

願一切眾生普入一切虛空法界諸佛眾會,成就第一波羅蜜行;

願一切眾生都能普遍進入一切虛空法界一切諸佛的眾會道場,成就第一波羅蜜行;

 

願一切眾生得輕舉身殊勝智慧,悉能遍入一切佛剎;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輕舉身,智慧殊勝,都能普遍進入一切佛世界;

 

願一切眾生獲無邊際善巧神足,於一切剎普現其身;

願一切眾生都能獲得無邊際的善巧神足通,在一切世界普遍現身;

 

願一切眾生得於一切無所依身,以神通力如影普現;

(我們的所有功德就被這些依靠所埋沒了,)現在我們就發願,得一切無所依身,(一切我們都無所依靠,不去依靠。你一切不去依靠的時候,你一切都自在了。我們不自在就是總依靠,反而變得不自在了。我們如果無所依靠,就一切變得自在了。)就可以用神通力如影的普遍展現;(你可以變現很多個你,這些個你又可以做不同的事,而且念念之間都會成就你現在所發的這些願。這個影,菩薩所現的神通力就和你現在的身體一樣,你說是真實不真實呢?山河大地以及你的身體如果你說是真實的,那佛菩薩的身體就是真實的;如果你說山河大地你的身體都是如影一樣,他們的神通力也是如影的。)

 

願一切眾生得不思議自在神力,隨應可化,即現其前,教化調伏;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不可思議的自在神力,(你想也想不到,你說也說不清的那麼多自在神力,你這個人做好弟子相了,絕對做不出來一點違背弟子相的時候,打死都做不出來了,這個時候你就應該度化了,)菩薩隨著哪個眾生應該可以度化了,馬上展現在他面前,教化調伏;

 

願一切眾生得入法界無礙方便,一念遍遊十方國土。』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如法界無障礙的方法,可以一念之間遍游十方國土。

 

是為菩薩摩訶薩施僧寶車善根迴向;為令眾生普乘清淨無上智乘,於一切世間轉無礙法智慧輪故。

這個就是菩薩摩訶薩在施捨寶車的時候作的善根迴向;目的是為了讓眾生普遍坐在清淨的無上智慧上,在一切世間去講無障礙法、智慧法。大家說,我買不起車,怎麼辦呢?不要緊的,你買不起,可以給他出個路費錢的。真正的僧寶形象是剃髮染衣,袈裟不離體,最低限度三衣不離身,最圓滿的做法是三衣以外,一吋布不留。當然了,比較寒冷的地方,可以多穿一點。但是,必須三衣在的時候,才算是僧寶形象。希望大家好好把握,如果你將來看到他展現僧寶相的時候,需要坐車的時候,趕快去做好這個事。就算是用點錢。如果你沒錢,騎著自行車帶著他走也好嘛。自行車也沒有,就背著走,一樣可以這樣發願迴向,一樣可以成就你的利益。你自己就是做僧寶的車了。你不種因永遠沒有果的,無因計果是邪見啊。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眾寶車布施聲聞、獨覺之時,起如是心,所謂:

佛子!菩薩摩訶薩用種種的車布施給聲聞、獨覺的時候,(無論是因地、還是果地。)應該生起這樣的心,所謂的:

 

福田心、

他是福田的心

 

尊敬心、

一定要恭敬心

 

功德海心、

功德海心(我們在聲聞、獨覺這裡種下的任何一點一滴都會成就無量的功德)

 

能出生功德智慧心、

在他們這裡能生長出來我們自己的功德和智慧(獨覺可能難以理解,怎麼能在別人那兒生長自己的功德能力呢?因為聲聞、獨覺此時此刻就像大地一樣,你的種子種在他那裡,真正結果的時候是該你收穫的。)、

 

從如來功德勢力所生心、

聲聞、獨覺是從如來的功德、勢力所生的、

 

百千億那由他劫修習心、

百千億那由他劫修習的心(我們要發個長遠心)

 

能於不可說劫修菩薩行心、

生起能在不可說的劫當中修菩薩行的心

 

解脫一切魔繫縛心、

生起解脫一切魔繫縛的心(好多人說,魔沒有繫縛我啊,我沒有被魔繫縛,那就錯了。四種魔其中兩種都與我們息息相關,比如說重視五蘊色身的,對色受想行識非常執著的人,就是五陰魔,你就是被五陰魔繫縛其心了;還有被煩惱魔繫縛的,貪瞋癡慢疑充滿你心的時候,在有的當下,就是魔在繫縛著你。所以,大家千萬不要狂妄,好像自己就是佛弟子,怎麼可能被魔繫縛心呢?實際,你本身,從無始以來一直到今生今世,一直都是這個魔繫縛心的狀態。除非你已經成聖果了,至少你已經成阿羅漢了,可以說沒有被魔繫縛,但是也不是最究竟的,因為阿羅漢五陰還沒破盡,還剩下一點點呢。大家可能會想,如果沒有這個色受想行識了,我怎麼辦呢?說真心話,你就更快樂了,更自在了。魔繫縛心的時候,你并不快樂,你是痛苦的。)

 

摧滅一切魔軍眾心、

生起摧滅一切魔軍眾的心(魔軍眾就是多的意思,你看我們的妄想啊、貪瞋癡慢疑啊,有多少呢?就像軍隊一樣,很多很多。大家聽到會怕了,那麼多,百萬大軍,我們就一個人,怎麼鬥得過呢?能鬥得過的。關鍵就是它不是真實有的勢力,它只是在迷惑你、引誘你,你要是正見現前的時候,這些魔根本是無可奈何。但是你沒有正見的時候,你以為這個魔挺好的時候,你做它的俘虜了。它就可以讓你永遠承受無窮無盡的苦了。就像你這個妄想,它真有多狠嗎?真有多厲害嗎?并不是多厲害。你真就不理它,也就過去了,而且你還會生歡喜。如果你生一點憐憫這個貪心,甚至你認為它就是你的時候,它馬上就讓你兌現這個苦。)、

 

慧光照了無上法心;

生起用智慧光明照了無上法的心(用智慧去照,就可以明明了了一切無上法。)

 

以此施車所有善根如是迴向,所謂:

用這個施捨車的善根作以下的迴向,所謂:

 

願一切眾生為世所信第一福田,具足無上檀波羅蜜;

願一切眾生都能成為世間所信的第一福田,都能具足無上的布施波羅蜜;(諸佛菩薩教我們的這些願,沒有一個是多餘的,個個都是我們必須擁有的。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圓滿一切善根,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的。)

 

願一切眾生離無益語,常樂獨處,心無二念;

願一切眾生離無益語,(說無意義的話,)常常喜歡獨處,(清淨自處,不願意跟人說廢話,)總願意一心不亂;(只要你種下這個種子,等它成熟的時候,你自然就可以達到一心不亂的。)

 

願一切眾生成最第一清淨福田,攝諸眾生令修福業;

願一切眾生成為最第一的清淨福田,攝受一切眾生讓他們修集福業;

 

願一切眾生成智慧淵,能與眾生無量無數善根果報;

願一切眾生都能成就非常深的智慧,能給與眾生無量無數的善根、果報;(魚、漁都可以給,没有根的、没有成熟的,都有能力给予。)

 

願一切眾生住無礙行,滿足清淨第一福田;

願一切眾生都能住無障礙的行持當中,圓滿地達到清淨第一福田;(這個清淨第一福田,也是要自己努力的。)

 

願一切眾生住無諍法,了一切法皆無所作、無性為性;

願一切眾生都能安住在無諍法中(佛法就是無諍法,不去爭個什麼。別人信就信,不信就不信,他說什麼對,那也就對嘛,因為站在他現有的水平上,是那個對嘛。我們不要硬拉著別人站在自己的境界、智慧和水平上,我們要常常站在別人的境界、智慧和水平上,就可以做到無諍。)明明了了知道一切法都無所做、都是無性為性;(真正它的自性是空的、無相的。我們建立一個自性的名稱,也是為了大家更好的明白,實際是無性的。你還爭什麼呢?沒有一事是真實的,爭就無意義了。作為一個真正修行人,是必須要做到的。但是,你想做到,就要發願。)

 

願一切眾生常得親近最上福田,具足修成無量福德;

願一切眾生都能常常得以親近最上的福田,具足地修成無量的福德;

 

願一切眾生能現無量自在神通,以淨福田攝諸含識;

願一切眾生都有能力展現無量的自在神通,都能以清淨的福田攝受一切含識的眾生;

 

願一切眾生具足無盡功德福田,能與眾生如來十力第一乘果;

願一切眾生都能具足無盡的功德福田,有能力給與眾生如來的十力威德等第一乘果;(不然的話,你自己的果都有限有量,怎麼給眾生呢?比如你看到一個要飯的,他快餓死了,你只有一個饅頭,還想讓他吃飽,那是不可能的。)

 

願一切眾生為能辦果真實福田,成一切智,無盡福聚;

願一切眾生都能成為能辦果真實福田(良田具结果的能力,良田自然致力让种子成熟结果),願一切眾生(都成)為能辦(具足、致力,让众生结)果(的)真實福田,成就一切智,成就無盡的福聚;

 

願一切眾生得滅罪法,悉能受持所未曾聞佛法句義;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滅罪法,(非常重要,你念佛也好,念咒語也好,懺悔也好,這些滅罪法都非常重要。)然後都能受持以前從來沒有學過的佛法句義;

 

願一切眾生常勤聽受一切佛法,聞悉解悟,無空過者;

願一切眾生都能常常勤快聽聞、接受一切佛法,聽完以後都能明白、解了,絕對不會空過;

 

願一切眾生聽聞佛法通達究竟,如其所聞,隨順演說;

願一切眾生聽聞佛法,都能通達究竟,隨你聽到的是什麼都能隨順著佛法而演說;(不是隨順自己妄想而演說的。)

 

願一切眾生於如來教信解修行,捨離一切九十六種外道邪見;

願一切眾生都能生於如來教中,對如來教法絕對信、解、修行,捨離一切九十六種外道邪見;(大家可能會說,我們現在又沒有學九十六種外道邪見,發這個願幹什麼呢?實際,大家或許已經成就了九十六種外道邪見的見地,你自己不知道就是外道之一啊,所以,大家還是如實地發這個願。換一句話說,如來是正知見者,凡是跟如來不同的,都可以叫邪見,不正就是邪了。所以,我們除了佛陀教誨以外,可以說就是邪見。如果能接受,大家一定要好好接受啊。)

 

願一切眾生常見賢聖,增長一切最勝善根;

願一切眾生都能常常見到賢聖,(諸佛出現於世,曇花一現,我們現在發願,常常見到賢聖)就可以增長一切最殊勝的善根;(如果遇不到這些賢聖,你頂多是可以增長一些善根,你不可能增長最殊勝的善根。)

 

願一切眾生心常信樂智行之士,與諸聖哲同止共歡;

願一切眾生心常常相信、喜歡智慧行的菩薩,(你沒有智慧,就對慧行菩薩的行為產生誤會。)都能與一切聖哲在一起,進入法的快樂當中;

 

願一切眾生聽聞佛名悉不唐捐,隨其所聞,咸得目見;

願一切眾生都能聽聞佛名,都不會空過,(好多人聽到佛名白聽了,甚至聽到佛名造惡業的。)隨著聽聞的佛名,都能成就將來親自見佛的果;

 

願一切眾生善分別知諸佛正教,悉能守護持佛法者;

願一切眾生都能善於分別、知道一切諸佛的正教是什麼,(這個時代的人個個都說自己是正法,究竟佛的正教是什麼,我們很難分別,這個也好像是,那個也好像是,最後自己沒辦法分辨了。我們現在一定要種好這個因啊。)通通能守護這些持佛法的人;(你不去守護佛法,就不是菩薩發心了。持法者,佛經就是佛法,但是有佛經在,大家不一定真能懂,這個時候要有持佛法者,善知識也叫持佛法者。只有持佛法者,才能把法如實的境界、如實的道理宣講開來,不是依自己的妄想來宣講這些。)

 

願一切眾生常樂聽聞一切佛法,受持讀誦,開示照了;

願一切眾生都能常常樂於聽聞一切佛法,都能接受、做到、讀、誦,開示眾生、用智慧光明照了一切;

 

願一切眾生信解佛教如實功德,悉捨所有,恭敬供養。

願一切眾生都能信解佛教的如實功德,(好多人說信佛教,佛教的如實功德是什麼?不知道。那是什麼佛教呢?你這個都不明白,那是什麼呢?所以,要發願。)都能捨掉所有的一切,來恭敬、供養佛教。

 

是為菩薩摩訶薩施聲聞、獨覺種種車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皆得成就清淨第一智慧神通,精進修行無有懈怠,獲一切智、力、無畏故。

 

這個就是菩薩摩訶薩施捨聲聞、獨覺種種車的時候的善根迴向;(如果你實在沒車的時候,你背著他也是一樣的,拿自己當車了。)目的就是為了讓眾生都能得以成就清淨、第一的智慧神通,都能精進地修行無有懈怠,都能獲得佛的一切智、力、無所畏懼。

最近所學的都是我們時時都要努力去做的。希望大家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馬上去做,然後下一個好種子。而且世界是無常的,盡快把這些善根、善因都種好。種好以後,將來是不愁果實的。比如,一個蘋果樹的種子,在種子上你找不到根、干、枝葉、花果的形象,但是這個種子就有這個生命力,只要遇到泥土,就要開始生根、長枝葉花果。所以,我們只管去種因,在諸佛如來的加持,細細的教導,就是讓我們不可以少一點,就要這樣去播種,就可以形成我們這些果實。如果可以的話,就給自己修一個圓滿的因,這些個因都有了,到時候果自然就會成熟的。并不是說那些個果就是你現在就能直接做到的。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眾寶車施諸福田乃至貧窮、孤獨者時,隨其所求,一切悉捨,心生歡喜,無有厭倦,仍向彼人自悔責言:

菩薩用種種的寶車施捨給福田或者是貧窮、孤獨的人的時候,隨著他所求的一切通通施捨,(假如你沒有這個條件,並不是一定去施捨。凡是人家所求的,在你能力範圍之內的,都應該一切施捨。舍了以後,)要心生歡喜,無有厭倦,(因為這些人在成就你將來無盡的福德,所以我們要心生歡喜,無有厭倦。如果你跟著感覺、妄想走,那施捨的時候一定會心生厭煩心。佛法注重依智不依情,要知道這是一種成就,就不會有厭患了。)還要向成就自己的人自我懺悔、自我責怪地說:

 

我應往就供養供給,不應勞汝遠來疲頓。

我本來應該到你那裡去供養的,不應該勞你大駕前來受這些疲勞、勞頓。

 

言已拜跪,問訊起居,凡有所須,一切施與;

說了以後禮拜,問詢起居,凡是有所需要的,一切都施捨;

 

或時施彼摩尼寶車,以閻浮提第一女寶充滿其上;

或者施捨給他摩尼寶車,用閻浮提內第一女寶(找最好的、最會伺候人的,女寶是轉輪聖王的七寶之一啊,是蓮花化生的,是轉輪聖王福德招感的。如果你擁有的話,就用這些來布施。)充滿車上;

 

或復施與金莊嚴車,人間女寶充滿其上;

或者施捨用黃金莊嚴的車,人間女寶(人間那些最會侍奉人的)充滿車上;

 

或復施與妙璃車,內宮妓女充滿其上;

或者施捨微妙的琉璃車,內宮伎女(演奏樂器的、會歌舞的那些人)充滿車上;

 

或施種種奇妙寶車,童女充滿,如天采女;

或者施捨種種奇妙的寶車,童女充滿車上,如同天采女;

 

或施無數寶莊嚴車,寶女滿中,柔明辯慧;

或者施捨無數的寶莊嚴車,寶女充滿車上,個個柔和、聰明、有辯才、有智慧;

 

或施所乘妙栴檀車,或復施與玻寶車,悉載寶女,充滿其上,顏容端正,色相無比,袨服莊嚴,見者欣悅;

或者施捨所坐的微妙栴檀車,或者施捨玻璃寶車,都是載著寶女,充滿車上,個個人容顏端正,色相是無比的,都穿著莊嚴的衣服,見到的人都非常歡喜;

 

或復施與碼寶車,灌頂王子身載其上;

或者施捨瑪瑙寶車,灌頂王子(接受王位,馬上要做轉輪聖王了,)坐在車上;

 

或時施與堅固香車,所有男女悉載其中;

或者是施捨堅固的香車,所有的男女都在車上。

 

或施一切寶莊嚴車,載以難捨親善眷屬。

或者施捨一切寶莊嚴車,載著難捨的親善眷屬。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無量寶車,隨其所求,恭敬施與,皆令遂願,歡喜滿足;

佛子!菩薩摩訶薩用無量的寶車,隨其所求,恭敬地施捨以後,都讓他們心滿意足;

 

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

施捨以後,用這個功德善根作下面的迴向,所謂:

 

願一切眾生乘不退轉無障礙輪廣大之乘,詣不可議菩提樹下;

願一切眾生乘不退轉、無障礙的廣大之乘,(自性是廣大的、是無障礙的、是不退轉的。)到達不可思議的菩提樹下;(菩提樹就是正覺樹。)

 

願一切眾生乘清淨因大法智乘,盡未來劫,修菩薩行永不退轉;

願一切眾生乘清淨因大法智乘,盡未來劫,修菩薩行永不退轉;

 

願一切眾生乘一切法無所有乘,永離一切分別執著,而常修習一切智道;

願一切眾生乘一切法無所有乘,(它是幻相,這些幻化現象從真實角度來講是無所有的。比如,電腦屏幕上的文字、圖片都是幻化的,電腦一關,就是無所有的。展現在眼前這些文字、圖片是幻化的,依託屏幕、光影展現出來的幻化的光。藉助這種智慧就可以)永遠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常常修習一切智道;

 

願一切眾生乘無諂誑正直之乘,往諸佛剎,自在無礙;

願一切眾生都能乘無諂誑的正直之乘(沒有諂曲、沒有欺騙,沒有虛假,絕對正直),來往在一切佛世界自在無礙;(就是來往於人世間也會自在無礙。大家可能不理解,如果太正直了,在人間很難做人的,有時候總要說點假話。好像是可以矇騙別人一時,但是最終結果,你這個人就不自在了,障礙重重。為什麼呢?因為你欺騙別人,別人知道以後,別人再不信了,你再怎麼著,都會形成障礙的。站在佛法的角度上,你來往佛世界也好,在人間也好,都應該乘無諂誑的正直之乘。就算你眼前別人不理解,但是最後他會知道,你是無諂曲、無欺誑的人。你說的話,雖然對你這個人沒有好感,但是你說的話他都信,那你就自在了。不然,很難贏得一切人的信。)

 

願一切眾生隨順安住一切智乘,以諸佛法共相娛樂;

願一切眾生都能隨順安住一切智乘,(最終目的是成就一切智,要成就一切智就要首先隨順一切智,安住一切智中,才能成就一切智啊。佛把一切智都教我們了,在這裡佛每一點一滴都細細地告訴我們了,應該如何地發願如何地迴向,眾生需要的是什麼,你應該怎麼去做,都細細的一點一點在講。這些迴向、發願就是一切智啊,我們就要隨順一切智。我們首先做一次,將來我們要念念之間做到,就叫安住在一切智。我們種這些因,結果了,就叫成一切智了。)以佛法共同娱乐。(實際,我們進入佛法的狀態都是很快樂的。這世間會有好多好多煩惱,就算是世間你認為的那些樂也是不會長久,會招感無窮無盡的苦果。大家已經經歷過的就會知道這話是真實的,如果沒有經歷的,不妨試試看。只有佛法產生的快樂是永恆的,只要你安住在佛法當中,這種快樂就會存在的。)

 

願一切眾生皆乘菩薩清淨行乘,具足菩薩十出離道及三昧樂;

願一切眾生都能乘菩薩的清淨行乘,具足菩薩的十種出離道以及三昧快樂;(禪定所帶來的快樂。世間的一切快樂都加起來還不如初禪的百分之一快樂;初禪的快樂都加起來還不如二禪的百分之一快樂;三昧的快樂遠遠超越了四禪。如果我們發了這個願,就可以具足菩薩的十種出離和三昧快樂。)

 

願一切眾生乘四輪乘,所謂住好國土、依止善人、集勝福德、發大誓願,以此成滿一切菩薩清淨梵行;

願一切眾生都能乘四輪乘,所謂的住好國土,(好的國家,眾生都是共業招感的,有共同的業力都會聚在一起。如果能住在好的國家當中,至少人與人之間是絕對尊重的。我們學佛法的人,最起碼的道德品質就是,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這個相互尊重就是盡量地施捨,讓別人得以安樂。這就是尊重的表現形式。)依止善人、(中國古代的君子、國外的紳士。真實的善人就是聖者,他們是純善法。)修集殊勝福德、(因為我們自己需要最殊勝的福德。)發大誓願,來成就滿足一切菩薩的清淨梵行;(這四個輪子不能少、不能缺。菩薩就是四個輪子圓滿,所以可以成就菩薩清淨梵行。)

 

願一切眾生得普照十方法光明乘,修學一切如來智力;

願一切眾生得普照十方法光明乘,(法和光明一個道理,白天有太陽光、晚上有燈光,大家可以看到東西,你想要什麼東西就可以直接走過去拿過來了;如果說沒有這個光明,會怎麼樣呢?你想要什麼東西,你得慢慢摸了,有的時候摸到大糞了,你怨天怨地怨父母;有的時候摸到一麻袋錢,你就幸災樂禍,忘乎所以了。真正這都屬於黑暗當中的瞎摸狀態。大家看一看我們眼前的生活,是不是瞎摸的,你知道明天會怎麼樣,後天會怎麼樣?你知道哪天你會學習什麼?將來會遇到什麼人事物?都不知道,我們都是在瞎摸當中過日子,沒有光明。所以,佛法稱眾生界叫無明狀態。都自己以為是好的,搞來搞去,事實和自己以為的又不相同。總而言之,大家要理解,這個法就如同光明。比如,你對用電腦的方法非常精通,你就是有這種法的光明,你就知道這個東西應該怎麼做,你就清清楚楚,就和有光明的時候你去拿東西一樣。如果你沒有這個法的光明,沒有這個方法,不知道這個電腦應該怎麼做,對你來講,電腦在你面前沒有法光明,你不知道怎麼搞,因為這個方法你不會。你掌握了這個方法就如同有了光明一樣,你沒有掌握這個方法就如同在黑暗當中。所以,我們願一切眾生都能得普照十方的這種法光明。這個世界所有的所有的一切,我們都要清晰明了,都要學得清清楚楚,這樣才能成就菩薩乘的一切資糧。)修學一切如來智力;(怎麼樣能成就法光明呢?就是我們要修學如來的一切智力,就能得這個法光明。我們有這個法光明就可以普照十方了。)

 

願一切眾生乘佛法乘,到一切法究竟彼岸;

願一切眾生都能乘佛法乘,(都能藉助佛法的智慧到達一切法的究竟彼岸。你是工人,你可以藉助佛法的智慧把工人的工作做到最好;你是農民,你可以藉助佛法的智慧,把農民的工作做到最好,一概而論的。)到達一切法的究竟彼岸;

 

願一切眾生載眾福善難思法乘,普示十方安隱正道;

願一切眾生都能載著眾多的福德、善業、難思議的法乘,(就是在你這塊兒要圓滿具足一切福德、善業以及不可思議的法),出現在十方任何一個世界當中示現安隱正道;

 

願一切眾生乘大施乘,捨慳吝垢;

願一切眾生都能乘大施乘,(坐在大布施的車乘上,)捨掉慳貪吝嗇這些污垢;(這種垢,可以讓你生生世世發不了財,讓你生生世世生活艱難不自在,那麼我們要是乘大施乘,你生生世世就會大富大貴了,就會自在如意了,福德就圓滿了。)

 

願一切眾生乘淨戒乘,持等法界無邊淨戒;

願一切眾生都能乘凈戒乘,(守清淨的戒律,)持和法界相等的無邊的、廣大的清淨戒律;

 

願一切眾生乘忍辱乘,常於眾生離瞋濁心;

願一切眾生都能乘忍辱乘,(這個忍辱,通常大家理解是忍耐、忍受。實際,在佛法當中不單單是忍耐、忍受的含義,更重要的是認知的認的含義。在《華嚴經》中已經確定了這個字的含義。你如果真正認識到了這些幻化因果現象,你現在造什麼業就有什麼業的果,都認識到了,這個時候別人在那兒打你、罵你,造什麼業,你都不會去造惡業了。所以,如果你有真正的認識,這些都可以輕鬆地度過。)常常面對眾生時離開這種瞋恚污濁的心;(有這種心的時候自己也不高興,給別人帶來的也是一種痛苦。)

 

願一切眾生乘大精進不退轉乘,堅修勝行,趣菩提道;

願一切眾生都能乘大精進不退轉乘,(也就是都能藉助大精進不退轉,來)堅固地修習殊勝的行為,趣向菩提道;

 

願一切眾生乘禪定乘,速至道場,證菩提智;

願一切眾生都能乘禪定乘,(藉助禪定)快速到達道場,(寺院嗎?道場不是寺院,是你成道的場所,也是你成道的境界。)證菩提智;(覺悟的智慧。)

 

願一切眾生乘於智慧巧方便乘,化身充滿一切法界、諸佛境界;

願一切眾生都能乘於(藉助於)智慧善巧方便(巧妙的方法)乘,(自己的)化身充滿一切法界以及諸佛的境界;

 

願一切眾生乘法王乘,成就無畏,恒普惠施一切智法;

願一切眾生都能藉助法王(佛)乘,(佛曾經走過的方法,)成就無所畏懼,永恆普遍惠施(給一切眾生)一切智法;

 

願一切眾生乘無所著智慧之乘,悉能遍入一切十方,於真法性而無所動;

願一切眾生都能藉助於無所著這種智慧,(為什麼說無所著叫做智慧呢?這種智慧確實是一種智慧,他讓人只有快樂,不會生煩惱。比如,有的人丟了錢,已經成事實了,丟了就丟了,沒有這個執著,就能保持這個歡喜心。如果有所執著,成天愁眉苦臉,那你就愁眉苦臉吧。你今天執著,你今天苦;執著十天就十天苦;假如你執著一輩子,你這一輩子都是苦的。錢是這樣的,對物太執著了,也會痛苦,假如你最喜歡的一個物,丟了、壞了,你也會產生痛苦,而且你執著多長時間就會痛苦多長時間。對人也是一樣,你執著多少,痛苦就有多少。菩薩有無所著的智慧,藉助這種智慧就可以離苦,可以得樂了。)(運用久了以後,就)能普遍地到達十方世界,就可以對於真實法性無所動;(這一切人事物都是正在轉換、演變過程中的現象,這些現象畢竟有生有滅的,剎那剎那都在變異,你就是最堅固的地球,也有毀滅的時候。就是現在地球每一秒鐘也有變化,只是你沒有智慧去觀察。它也有出生、成長、毀滅這個過程。這些現象必然會這樣的,這個現象是依什麼而展現的呢?就像我們屏幕上的文字、圖片 ,是依屏幕展現出來的。相對來講,這個屏幕就是不生不滅的,文字、圖片就是幻生幻滅的。每個人的自性是不生不滅的,我們對這些有生有滅的幻化現象無所著這個智慧就可以普遍契入十方世界,就可以對於真法性——每個人不生不滅的自性,無所動,也就是真正能安住自性,在自性這塊兒不動。對那些個幻化現象是無所著的。)

 

願一切眾生乘於一切諸佛法乘,示現受生遍十方剎,而不失壞大乘之道;

願一切眾生藉助於一切諸佛法,示現在十方世界受生,同時不失壞大乘道;(不要一投胎就把佛法給丟光了,現在要發願的。)

 

願一切眾生乘一切智最上寶乘,滿足普賢菩薩行願而無厭倦。』

願一切眾生都能藉助一切智最上的寶,來滿足普賢菩薩行願而無厭倦。(不然你搞不到頭的,沒搞幾下你就會生厭煩心、疲勞的感覺了。)

 

是為菩薩摩訶薩以眾寶車施諸福田乃至貧窮、孤露之人善根迴向;為令眾生具無量智,歡喜踊躍,究竟皆得一切智乘故。

這個就是菩薩摩訶薩用眾寶車布施福田乃至貧窮、孤獨的人形成的善根作的迴向;為什麼呢?目的是為了讓眾生具足無量智,歡喜踴躍,得究竟的一切智;(我們也知道,我們學過《百業經》有句話,你這個人造的業,不會作用在其他地水火風之上,只能讓你自己承受。我們現在迴向,種這個因,實際,我們是願一切眾生,但是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嗎?他們能得到,最後能得到。你現在迴向一次,就是等眾生數的種因,你這個一個願,一個眾生那兒你種一個因,這個因都會開花結果。在開花結果的時候,是你首先成就了。但是,你成就以後,你不會停下來,因為你有這個願力支撐著,你就要想辦法讓一切眾生來成就。所以,這個是一個自利利他的最殊勝的法。希望大家好好珍惜。)

 

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象寶,其性調順,七支具足,年齒盛壯,六牙清淨,口色紅赤猶如蓮華,形體鮮白譬如雪山,

佛子!菩薩摩訶薩在布施象寶的時候,這個布施的象寶要找好一點的,其性調順,(你不要搞個野象給人家,那樣會把人家弄傷的,所以布施的時候一定是已經調教好的、性情良順的,)七支都要具足,年紀盛壯,(不要搞一個年紀很小的或者很老的,它的牙齒可以代表年齡,)六牙清淨,口色是鮮紅的就像蓮花一樣,形體鮮白好像雪山一樣。

 

金幢為飾,寶網羅覆,種種妙寶莊嚴其鼻,見者欣玩無有厭足,超步萬里曾不疲倦;

還要用金裝飾著,上面覆蓋著寶網,種種微妙寶莊嚴著象鼻,讓見到的人都非常歡喜,無有饜足,就算是一天走一萬里路也不會疲倦;

 

或復施與調良馬寶,諸相具足猶如天馬,妙寶月輪以為光飾,真金鈴網羅覆其上,行步平正,乘者安隱,隨意所往迅疾如風,遊歷四洲自在無礙。

或者是施捨給他們訓練好的馬寶,這個馬的諸相具足如同天馬,(相馬師很會看馬的長相,)用妙寶月輪作為裝飾,用真金的鈴網覆蓋在座位上面,走起路來非常平正,(不會一上一下,)乘坐者就會安隱,(不會顛簸,)想到哪裡就到哪裡,而且速度特別快,遊歷四洲都是在無障礙的。

 

菩薩以此象寶、馬寶,或奉養父母及善知識,或給施貧乏、苦惱眾生,其心曠然,不生悔吝,但倍增欣慶,益加悲愍,修菩薩德,淨菩薩心;

菩薩應該用這樣的象寶、馬寶奉養父母以及善知識,或者施捨給貧窮、苦惱的眾生。做這些事的時候,心要豁達,不生後悔和吝惜,應該只是倍加歡喜慶幸,(為什麼呢?他們在成就你啊,你現在施捨一點,會成就無數點,實際應該是一個福德的增上點,不是在消耗你,是在無數倍的增長你。所以說,你應該感謝,)更加生起拔苦的心、憐憫的心,更要修菩薩德,(這些人都在成就你,還不去修,就不對勁了,)更能清淨你的菩薩心;

 

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

用這種施捨的善根作以下迴向,所謂:

 

願一切眾生住調順乘,增長一切菩薩功德;

願一切眾生都能安住調順乘,(意義非常重大,什麼叫調順呢?我們說,一個單位用人,個個都像野人似的,一點人間的規則沒有,你說這個單位能做好嗎?假如我們學佛的人都住在一起,個個是野馬似的,亂蹦亂跳,都沒有規則,都降伏不了煩惱,調伏不了自己,會怎麼樣呢?假如一個家庭,個個都像野馬似的,那會怎麼樣呢?我們把自己調整好,盡可能學會順從別人的利益。假如一個單位的人都能調整自己,順從單位的利益,那單位肯定會興旺發達;如果學佛的人住在一起,都能調整自己來順從大家的利益,順從佛法的利益,那佛法肯定興旺了;如果一個家庭,都能調整自己,順從對方的利益,這個家庭也會幸福的。怎麼辦呢?現在種因。)(調整自己,順從法義,)這樣增長一切菩薩功德;(如果不調整自己順從法義,你這一切菩薩功德沒辦法增長。比如,你調整自己順從電腦的規則,打字的規則,操作規則,這個電腦的種種作用都能在你這塊增長起來;假如你不調整自己,不順從它的規則,亂搞,電腦的一切功德和作用增長不了,嚴重的話,會把它搞壞了。如果初學,可能還會不懂。實際,古代孔子就說過,要克己復禮,克制自己服從規則。古代的禮儀就是規則。)

 

願一切眾生得善巧乘,能隨出生一切佛法;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善巧乘,(善於巧妙的能力),能隨著你的能力出生一切佛法;(不光是佛法,世間的一切,你如果非常心靈手巧的,你就學什麼東西就快。如果你心也不靈,手也不巧,那你這個人學什麼東西都慢,甚至學不會。)

 

願一切眾生得信解乘,普照如來無礙智力;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信解乘,(真正有這個信,還要有足夠的解,能真實的明白,佛是什麼意思,你就解成什麼意思,不要用自己的妄想來理解,要用佛的境界來理解。)清楚看到、了解到如来的无碍智力。

 

願一切眾生得發趣乘,能普發興一切大願;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發起趣向,能普遍的發起、興起一切大願;(願一切眾生都能發起這些願,都能趣向這些果實。)

 

願一切眾生具足平等波羅蜜乘,成滿一切平等善根;

願一切眾生都能具足平等的波羅蜜乘,成就圓滿一切平等善根;

 

願一切眾生成就寶乘,生諸佛法無上智寶;

願一切眾生(自己)都能成就寶乘,(天人都有的如意珠、摩尼珠寶,要什麼有什麼,)能出生一切佛法無上智寶;

 

願一切眾生成就菩薩行莊嚴乘,開敷菩薩諸三昧華;

願一切眾生都能成就菩薩行的莊嚴乘,開敷菩薩所有的三昧華;(這個三昧就像華一樣莊嚴這個菩薩行。有的三昧可以成就智慧,有的三昧可以成就神通,有的三昧可以成就某一種能力。佛的所有能力都是從無限的三昧中成就的。三昧又叫正定,大家都沒有進入過禪定的境界,難以理解,我們就用世俗的事來比喻一下,假如我們讀書的時候,自然功課能學好。三昧,也叫一心不亂,如果你有這種正定,一心不亂,你就是在莊嚴著菩薩行。在哪一點上,你堅持這種正定,絕對不會打妄想了,就可以快速成就那一個法的所有功德。三昧華就是菩薩行的莊嚴。)

 

願一切眾生得無邊速疾乘,於無數劫淨菩薩心,精勤思惟,了達諸法;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無邊速疾乘,在無數劫中清淨菩薩心,精確勤奮地思維,(因為你有了快速思維的能力了,這樣可以)明了透達一切諸法;

 

願一切眾生成就最勝調順大乘,以善方便具菩薩地;

願一切眾生都能成就最殊勝調順大乘,用善巧的方便方法來圓滿具足菩薩地;

 

願一切眾生成最高廣堅固大乘,普能運載一切眾生,皆得至於一切智位。

願一切眾生都能成就最高廣堅固的大乘,普遍有能力運載一切眾生,(你這個車要能裝得下一切眾生,才能叫大乘。)都能到達一切智位。

 

是為菩薩摩訶薩施象、馬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皆得乘於無礙智乘,圓滿究竟至佛乘故。

這個就是菩薩摩訶薩在施捨象、的時候,作的善根迴向,目的是為了讓一切眾生都能得無障礙智,都能圓滿究竟到達佛的境界。

 

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座時,或施所處師子之座。

佛子!菩薩摩訶薩在布施座的時候,(通常來講,我們的椅子、凳子也叫座位,)或者施捨所處的師子座。

 

其座高廣殊特妙好,璃為足,金所成,柔軟衣服以敷其上;

這個座又高又廣,非常殊勝、奇特、妙好,座椅的腿是琉璃的,金絲編織的柔軟衣服鋪設在上面;

 

建以寶幢,熏諸妙香,無量雜寶莊嚴之具以為莊校;

還要建立寶幢,熏著微妙的香氣,有無量的雜寶作為裝飾;

 

金網覆上,寶鐸風搖,出妙音聲;

金網覆蓋在上面,像寶蓋一樣,掛著寶鈴鐸,風一吹就發出微妙的音聲;

 

奇珍萬計周匝填飾,一切臣民所共瞻仰。

數以萬計的奇珍異寶在四周裝飾著,一切臣民所共同瞻仰的。

 

灌頂大王獨居其上,宣布法化,萬邦遵奉。

這樣的座位只有灌頂大王獨自坐在上面,宣佈法化,很多國家的國王都會遵守轉輪聖王的統領。(這種灌頂大王相當於轉輪聖王,轉輪聖王住世的時候都要用十善業來化導眾生。轉輪聖王要統攝四大部洲,相當於四個太陽系,其中有很多國家)

 

其王復以妙寶嚴身。所謂:普光明寶、帝青寶、大帝青寶、勝藏摩尼寶,明淨如日,清涼猶月,周匝繁布譬如眾星,上妙莊嚴第一無比;

這個大王要用微妙的寶來莊嚴自身。都有:普光明寶、帝青寶、大帝青寶、勝藏摩尼寶,(等你福德到量的時候,自然會招感這些寶物的,到那個時候就可以見到了)光明清淨如同太陽,清涼如同月亮,四周一圈一圈散佈著,如同天上的星星一樣多,這些最上的、最妙的莊嚴具是第一無比的;

 

海殊妙寶、海堅固幢寶,奇文異表,種種莊嚴,於大眾中最尊最勝。

還有海殊妙寶、海堅固幢寶,這些寶的紋理都是非常奇異的,種種的莊嚴,在大眾當中是最殊勝的。

 

閻浮檀金離垢寶繒以冠其首,享灌頂位,王閻浮提,具足無量大威德力;

我們這個世界最名貴的檀金離垢寶戴在頭上,享受灌頂位以後就可以統領閻浮提,自身具足無量的大威德力;

 

以慈為主,伏諸怨敵,教令所行,靡不承順。

以慈為根本、主導,(就是以德感化所有的人,)以慈心降伏怨敵,都能聽他的教化,都能承順他的教令。

 

時,轉輪王以如是等百千萬億無量無數寶莊嚴座,施於如來第一福田,及諸菩薩、真善知識、賢聖僧寶、說法之師、父母、宗親、聲聞、獨覺,及以發趣菩薩乘者,或如來塔,乃至一切貧窮、孤露;隨其所須,悉皆施與。

當時,轉輪聖王用這樣的百千萬億無量無數的寶莊嚴座,施捨給如來第一福田,以及一切菩薩、真善知識、賢聖僧寶、法師、父母、宗親、聲聞、獨覺、以及初發心的菩薩,或者供養如來塔,甚至一切貧窮、孤獨的人;隨他們所需要,都會施捨。

 

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

以這個施捨的功德,作下面的迴向,所謂的:

 

願一切眾生坐菩提座,悉能覺悟諸佛正法;

願一切眾生都能坐菩提座,(菩提座比喻覺悟,)都能覺悟(明白、清楚)一切諸佛正法;

 

願一切眾生處自在座,得法自在,諸金剛山所不能壞,能悉摧伏一切魔軍;

願一切眾生都能處自在座,(真正有什麼座位是自在的嗎?還是心裡的事,我們有沒有這種自在的智慧?)得法自在,(這個得法自在的法,不單單是語文法、不是數學法,這個法是包含一切,山河大地、男女老少,於一切法都得以自在,這樣的話)一切金剛山都不能破壞,有能力全部伏一切魔軍;

 

願一切眾生得佛自在師子之座,一切眾生之所瞻仰;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佛的這種自在師子之座,(確實好多人坐在座位上不得自在,甚至有恐懼、害怕、無奈,種種業都會攪和進來,就算給他這麼好的座位,他在這個座位上是痛苦的,甚至還會把這個座位換口飯吃。佛坐在師子座上就是自在的,眾生禮拜、供養、提問的時候,佛都能自在接受)都能接受一切眾生的瞻仰;

 

願一切眾生得不可說不可說種種殊妙寶莊嚴座,於法自在,化導眾生;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不可說不可說的種種殊勝微妙寶莊嚴座,於法自在,化導眾生;(有這樣的座位,更有懾服力和震撼力。)

 

願一切眾生得三種世間最殊勝座,廣大善根之所嚴飾;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三種世間最殊勝的座,都用廣大善根來莊嚴;(這個不單單是外在的形式上的座位,比如首席科學家,什麼叫首席啊?首席就是座位,不是一定要坐在座位上,別人才敬佩的。他有他的境界、學識、高雅的人格。首席,第一個位置,那是最殊勝的座位。不是坐在哪裡,他在別人心目當中是最崇高的了。首席科學家,他也需要廣大的善根,比如學識、境界、高深的修養,道德圍繞,需要眾多的善根來莊嚴自己,用這些來裝飾自己。不像現在好多人用衣服莊嚴自己,用金子、銀子莊嚴自己,裝飾來、裝飾去,內涵什麼都沒有,給別人一種感覺,就像一個馬桶,用黃金裝飾,白銀裝飾。)

 

願一切眾生得周遍不可說不可說世界座,阿僧祇劫歎之無盡;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周遍不可說不可說世界的座,用阿僧祇劫(無量無邊數的劫)去感歎都感歎不盡;(每一種善根都可以說是一種座位,我們現在是借用外在的物質世界的寶座,來生成佛家的智慧、內涵。自己的種種內涵、境界也都是座位,是內在的座位。)

 

願一切眾生得大深密福德之座,其身充滿一切法界;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大深密福德之座,(我們對境發願,又大、又深,眾生都搞不明白的福德。)其身充滿一切法界;(這種座位就是我們的妙明真心,坐在這個座位上。)

 

願一切眾生得不思議種種寶座,隨其本願所念眾生,廣開法施;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不可思議的種種寶座,隨其本願所念眾生,(菩薩的所願都是一切眾生,本願的趨勢,)廣泛開啟法布施;(施捨方法,讓別人得到種種的規則、認識。)

 

願一切眾生得善妙座,現不可說諸佛神通;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善妙的安住,(內在的,不是外在的座位,心安住在善妙的位置上,就可以)現不可說的一切諸佛神通;(並不是有什麼座位,你坐上去了就有神通了。)

 

願一切眾生得一切寶座、一切香座、一切華座、一切衣座、一切鬘座、一切摩尼座、一切璃等不思議種種寶座、無量不可說世界座、一切世間莊嚴清淨座、一切金剛座,示現如來威德自在,成最正覺。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一切寶座、一切香座、一切華座、一切衣座、一切鬘座、一切摩尼座、一切琉璃等不可思議的種種寶座,無量不可說的世界座、一切世間莊嚴清淨座、一切金剛座,(坐在這些座位上,)就可以示現如來的威德自在,成最正覺。

 

是為菩薩摩訶薩施寶座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獲離世間大菩提座,自然覺悟一切佛法故。

這個就是菩薩摩訶薩在施捨寶座的時候要做的善根迴向;目的是為了,讓一切眾生獲得離世間大菩提心,(座,就是安住。)(每一段的最後一段話,都是對前面的高度總結,畫龍點睛之筆。這塊懂了,前面都活了。)自然的去覺悟一切佛法。

我們經常供養一些東西,我們藉助這些東西來發願,我們發願,願眾生所成就的,往往不是物質上的事,都是境界上的事,功德上的事。

 

佛子!菩薩摩訶薩施諸寶蓋。此蓋殊特,尊貴所用,種種大寶而為莊嚴,百千億那由他上妙蓋中最為第一;眾寶為竿,妙網覆上,寶繩金鈴周匝垂下,摩尼瓔珞次第懸布,微風吹動,妙音克諧;珠玉寶藏種種充滿,無量奇珍悉以嚴飾,栴檀、沈水妙香普熏,閻浮檀金光明清淨。

佛子!菩薩摩訶薩會施捨種種寶蓋,這些寶蓋是非常殊勝、奇特的,是尊貴者所用的,(能用蓋的人都是非常尊貴的,)是種種最好的寶裝飾的,百千億那由他最好的、最微妙的蓋當中是最第一的;撐著寶蓋的竿子是眾寶合成的,妙網覆蓋在上面,寶繩、金在四周垂落下來,摩尼瓔珞次第的懸掛在周圍,微風吹動的時候,發出微妙的、和諧的音聲;珠、玉、寶藏種種都充滿了,無量的奇珍異寶來裝飾著,用栴檀、沈水等微妙香普遍地熏著寶蓋,放著閻浮檀金的清淨光明。

 

如是無量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眾妙寶物具足莊嚴,以清淨心奉施於佛,及佛滅後所有塔廟,或為法故施諸菩薩及善知識、名聞法師,或施父母,或施僧寶,或復奉施一切佛法,或施種種眾生福田,或施師僧及諸尊宿,或施初發菩提之心乃至一切貧窮、孤露;隨有求者,悉皆施與。

就是這樣無量的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眾寶物具足的裝飾著這個寶蓋,現在把這個寶蓋奉施給佛,以及佛滅度以後所有的塔廟,或者為了求法的緣故施捨給菩薩和善知識,(好多人都說依法不依人,確實佛說過。但是,好多人把這個義理搞錯了,總認為佛經就是法。什麼叫真正的依法不依人呢?我們在學《廣論》的時候,一個善知識或者是種姓有問題,或者是學識有問題,或者是長相有問題,但是,菩薩和善知識他們都是至少一法成就者,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是成就者。從這一點來講,他就是法,法就是他。《廣論》上講過如何依止善知識,《圓覺經》上也講過如何依止善知識,那個就叫依法不依人,就是不要看他外在的長相、什麼種族、什麼名姓、長得好看不好看,說話好聽不好聽,他的法才是關鍵,那個才叫依法不依人。希望大家都能理解。)或者施捨給法師,或者施捨給父母,或者施捨給僧寶,或者施捨給一切佛法,或者施捨給眾生福田,(眾生福田有好多,我們都可以去施捨,)或者施捨給師僧以及修行很高的、年紀很大的長老,或者施捨給初發菩提之心,或者施捨給一切貧窮、孤獨的人;凡是他們所有所求,我們就通通去施捨。

 

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

用這些施捨寶蓋的善根作這樣的迴向,所謂:

 

願一切眾生勤修善根以覆其身,常為諸佛之所庇廕;

願一切眾生都能勤修善根,讓這些善根像寶蓋一樣覆在身上,(現在覆蓋在我們身上的都是什麼呢?無窮無盡的惡業。)常常被一切諸佛所庇陰;(為什麼呢?佛是平等地給予眾生啊,為什麼一定要覆蓋善根的人才能得佛庇佑呢?佛是平等的在利益眾生,但是,有些眾生可以得到,有些眾生是無可奈何,不管佛怎麼給他是得不到的。)

 

願一切眾生功德智慧以為其蓋,永離世間一切煩惱;

願一切眾生得功德、智慧為蓋,(它不是物質上的寶,是一種功德、智慧、境界上的寶,)永遠離開世間一切煩惱;

 

願一切眾生覆以善法,除滅世間塵垢熱惱;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覆以善法(把善法像寶蓋一樣蓋住我們),除滅世間的塵垢熱惱;(六根和六塵黏黏糊糊的黏在一起,就是塵垢;我們有貪癡慢疑,非常激烈的時候,人會發熱,那是一種煩惱。)

 

願一切眾生得智慧藏,令眾樂見,心無厭足;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智慧藏,(成就種種的智慧,才叫智慧藏。藏,裡面不是一種東西,是好多好多種。)讓眾生最喜歡見到,而且是心無厭足;

 

願一切眾生以寂靜白法而自覆蔭,皆得究竟不壞佛法;

願一切眾生都能用寂靜(本性為根本,用上都能用種種的)白法(善法根本),完整地覆蓋住自己,這樣就能得究竟不壞佛法;(如果你只掌握了寂靜的事,沒有掌握白法的事,你就把佛法壞掉了一半;如果你只掌握白法的事,沒有掌握寂靜的事,那你也壞掉了一半。佛法是圓滿的,與世圓融的,)得究竟不壞的佛法;

 

願一切眾生善覆其身,究竟如來清淨法身;

願一切眾生都善於覆蓋自己的身,(對這個五蘊身心認識透,就)可以究竟如來的清淨法身;(如果你不能究竟認識、明了這個五蘊身心,那對如來的法身也認識不了。就像觀世音菩薩照見五蘊皆空,才能知道諸法實相。這塊大家應該可以理解的。)

 

願一切眾生作周遍蓋,十力智慧遍覆世間;

願一切眾生都能作周遍的寶蓋,用十力威德和智慧普遍地覆蓋世間每一個角落,讓每一個眾生都受益;(這個就叫周遍蓋。)

 

願一切眾生得妙智慧,出過三世無所染著;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微妙的智慧,(只有掌握住微妙智慧的人,)才能出離三世,超過三世,無所染著;(妙觀察智。世間包含過去、現在、未來,你都可以超越。如果你離開了微妙智慧,陷入萬法當中,那你就會被三世所染著。)

 

願一切眾生得應供蓋,成勝福田,受一切供;

願一切眾生都能成就佛的德行,(就是有能力接受眾生供養,自己也要有能力接受供養,至少是個成就者,是個善知識。如果你是個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都是眾生應該供養的。)成就最殊勝的福田,受一切供養;

 

願一切眾生得最上蓋,獲無上智,自然覺悟。』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最上蓋,獲得無上智,(就是最上蓋),自然覺悟一切。

 

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蓋時善根迴向;為令一切眾生得自在蓋,能持一切諸善法故;

這個就是菩薩摩訶薩在施捨寶蓋的時候形成的善根作的迴向;目的是為了讓一切眾生都能得自在蓋,(什麼是自在蓋呢?就是)能持一切諸善法;

 

為令一切眾生能以一蓋,普覆一切虛空法界一切剎土,示現諸佛自在神通無退轉故;

為了讓一切眾生能用一蓋普遍覆蓋一切虛空、法界、一切世界,示現諸佛的自在神通無退轉;

 

為令一切眾生能以一蓋,莊嚴十方一切世界,供養佛故;

為了讓一切眾生都能用一個蓋來莊嚴十方一切世界,主要是為了供養佛;

 

為令一切眾生以妙幢幡及諸寶蓋,供養一切諸如來故;

為了讓一切眾生都能用妙幢幡以及一切寶蓋,能供養一切諸如來;

 

為令一切眾生得普莊嚴蓋,遍覆一切諸佛國土盡無餘故;

為了讓一切眾生得普遍莊嚴的寶蓋,普遍覆蓋一切諸佛國土,沒有剩餘;

 

為令一切眾生得廣大蓋,普蓋眾生,皆令於佛生信解故;

為了讓一切眾生都能得廣大蓋,普遍覆蓋眾生,讓眾生對佛生信、解;

 

為令一切眾生以不可說眾妙寶蓋,供養一佛,於不可說一一佛所皆如是故;

為了讓一切眾生用不可說的微妙寶蓋,供養一佛,在不可說每一尊佛那裡也是這樣去供養;

 

為令一切眾生得佛菩提高廣之蓋,普覆一切諸如來故;

為了讓一切眾生得一切佛菩提的高廣之蓋,普遍覆蓋一切諸佛如來;

 

為令一切眾生得一切摩尼寶莊嚴蓋、一切寶瓔珞莊嚴蓋、一切堅固香莊嚴蓋、種種寶清淨莊嚴蓋、無量寶清淨莊嚴蓋、廣大寶清淨莊嚴蓋,寶網彌覆,寶鈴垂下,隨風搖動,出微妙音,普覆法界、虛空界、一切世界諸佛身故;

為了讓一切眾生都能得一切摩尼寶莊嚴蓋、一切寶瓔珞莊嚴蓋、一切堅固香莊嚴蓋、種種寶清淨莊嚴蓋、無量寶清淨莊嚴蓋、廣大寶清淨莊嚴蓋,寶網覆蓋著,寶鈴垂下,隨著風吹動的時候發出微妙的音聲,這種音聲可以普遍覆蓋法界、虛空界、一切世界一切諸佛身;(我們供養這個寶蓋,實際,就像夏天為了避開太陽的炎熱打傘一樣。我們是供養佛這一個蓋,所生成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假如你施捨給別人一把傘的時候,也可以這樣迴向。)

 

為令一切眾生得無障無礙智莊嚴蓋,普覆一切諸如來故;

為了讓一切眾生都能得無障無礙的智慧莊嚴寶蓋,普遍覆蓋一切諸佛如來;

 

又欲令一切眾生得第一智慧故;

又為了讓一切眾生得第一智慧;

 

又欲令一切眾生得佛功德莊嚴故;

又是為了讓一切眾生都能得佛功德莊嚴;

 

又欲令一切眾生於佛功德生清淨欲願心故;

又是為了讓一切眾生生成佛的功德,生起清淨的願心;

 

又欲令一切眾生得無量無邊自在心寶故;

又是為了讓一切眾生得無量無邊的自在心寶;

 

又欲令一切眾生滿足諸法自在智故;

又是為了讓一切眾生滿足諸法自在的智慧;

 

又欲令一切眾生以諸善根普覆一切故;

又是為了讓一切眾生用諸善根普遍覆護(面對)一切;

 

又欲令一切眾生成就最勝智慧蓋故;

又是為了讓一切眾生成就最殊勝的智慧蓋;

 

又欲令一切眾生成就十力普遍蓋故;

又是想讓一切眾生都成就十力威德普遍蓋,(你見到哪個人,一見就知道他是什麼人,就知道該說什麼話、怎麼把握,才能成就他,一切前因後果都清清楚楚。)

 

又欲令一切眾生能以一蓋彌覆法界諸佛剎故;

又是為了讓一切眾生都能用一蓋覆蓋法界一切佛世界;

 

又欲令一切眾生於法自在為法王故;

又想讓一切眾生都能於法自在,成為法王(佛);

 

又欲令一切眾生得大威德自在心故;

又是想讓一切眾生都能得大威德的自在心;(什麼是大威德自在心呢?一個非常有威德的人,於一切心就自在。不用說聖人怎麼樣,就說任何一個國家的總統,他家沒有一架飛機,但是他想坐飛機到哪兒去,就能得自在,因為他在一國之中有這個威德,他可以做別人做不到的事。他也可以見到別人見不到的東西,比如軍事裝備,科學技術等等。)

 

又欲令一切眾生得廣大智恒無絕故;

又是想讓一切眾生得廣大智慧永恆不會間斷;(不會一會兒智慧現前,一會兒無明現前了。)

 

又欲令一切眾生得無量功德普覆一切皆究竟故;

又是為了讓一切眾生都能得無量的功德,普遍地覆護一切,讓眾生得一切究竟;

 

又欲令一切眾生以諸功德蓋其心故;

又是為了讓一切眾生用一切功德覆蓋自心;(心裡的每一個念頭都是功德心,念念生起的都是功德,不是貪癡慢疑這種煩惱心。)

 

又欲令一切眾生以平等心覆眾生故;

又是為了讓一切眾生用平等心覆護一切眾生;

 

又欲令一切眾生得大智慧平等蓋故;

又是想讓一切眾生都能得大智慧的平等蓋;

 

又欲令一切眾生具大迴向巧方便故;

又是為了讓一切眾生都能具足大迴向的善巧方便方法;

 

又欲令一切眾生獲勝欲樂清淨心故;

又想讓一切眾生都能獲得最殊勝的快樂以及最殊勝的清淨心;(這個快樂和清淨遠遠超越了我們世俗的快樂。)

 

又欲令一切眾生得善欲樂清淨意故;

又想讓一切眾生都能得善的欲樂以及清淨心意;

 

又欲令一切眾生得大迴向普覆一切諸眾生故。

又是想讓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大迴向,普遍覆護一切眾生。

在這裡面,大家已經清楚的知道了,菩薩做這些迴向的時候,雖然說是對境發心,比如施捨什麼隨後就做種種迴向,這些迴向往往都和前面施捨的對境有關聯。但是,我們佛家修因不是修物,關鍵就是要成就種種功德和自在。大家要仔細理解,整個的融會貫通。

我们供养这些外在的色物,回向发愿的时候大多数都是我们内在要成就的功德、境界,所以,这个蓋,关键是一个境界上的问题,千万不要把它当做实物来理解。

 

佛子!菩薩摩訶薩或施種種上妙幢幡。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时候施捨种种上妙的幢幡。

 

眾寶為竿,寶繒為幡,種種雜綵以為其幢;

眾寶合成的竿子,寶繒做幡,種種的雜綵作為幢;

 

寶網垂覆,光色遍滿;

寶網覆蓋在上面,光和色彩遍滿一切;

 

寶鐸微搖,音節相和;

寶鈴鐸微微搖動,如同音樂一樣音節相和;

 

奇特妙寶形如半月,閻浮檀金光逾皦日,悉置幢上;

奇特的妙寶形狀如同半月,閻浮檀金色的光明超過日光,都設置在幢上;

 

隨諸世界業果所現,種種妙物以為嚴飾。

隨著世界業果所現的種種微妙物作為裝飾。

 

如是無數千萬億那由他諸妙幢幡,接影連輝遞相間發,光明嚴潔周遍大地,充滿十方虛空法界一切佛剎。

就是這樣用無數百千億那由他數的妙幢幡,一個挨一個的,都在相互地放著光明,這些光明是莊嚴清淨,周遍大地,充滿十方虛空法界一切佛世界。

 

菩薩摩訶薩淨心信解,以如是等無量幢幡,或施現在一切諸佛及佛滅後所有塔廟,或施法寶,或施僧寶,或施菩薩、諸善知識,或施聲聞及辟支佛,或施大眾,或施別人;諸來求者,普皆施與。

菩薩摩訶薩用清淨心和純真的信解,用以上所說的無量的幢幡,有時候施捨給一切諸佛以及佛滅度以後所有塔廟,有時候施捨法寶,有時候施捨僧寶,有時候布施菩薩、一切善知識,有時候施捨給聲聞以及辟支佛,有時候施捨給大眾,有時候施捨給別人;所有來求的人,都會普遍地施捨給他。(我們沒有這些幢幡,怎麼辦呢?我們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能做到最好的就可以了,並不是你沒有這些寶,一定讓你找出寶來,這樣的話就不是佛家概念了。現在是講菩薩,因為菩薩從過去初發心開始,已經種了很多施捨的因,到現在已經成就了無量福德,在擁有這些福德的時候,他自然會用這些殊勝的、微妙的幢幡去供養。我們現在就是用一個很不起眼的布做一個幢或者幡也是一樣的。只要你在施捨,都會有相應的善根、功德。)

 

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

用以上施捨的善根,作以下的迴向,所謂的:

 

願一切眾生皆能建立一切善根福德幢幡,不可毀壞;

願一切眾生都能建立起來一切善根、福德,而且是不可毀壞的;(善根就是幢幡,福德就是幢幡。有時候善根是可以毀壞的,有的時候善根福德經不起一碰,一碰就壞了。)

 

願一切眾生建一切法自在幢幡,尊重愛樂,勤加守護;

願一切眾生都能建立起來對於一切法自在(加減乘除沒有你不會的,那就是對加減乘除這個法得自在了,無論你出什麼題目他都能做得來。一切法,就是山河大地,一切人事物,都能得以自在,只有佛才成就了於一切法得以自在),尊重愛樂,勤加守護;

 

願一切眾生常以寶繒書寫正法,護持諸佛菩薩法藏;

願一切眾生都常常用寶繒書寫正法,(過去沒有紙張,都會用最好的布抄寫經典,你現在有紙張也可以用紙張書寫正法,)守護奉持諸佛菩薩的法藏;

 

願一切眾生建高顯幢,然智慧燈普照世間;

願一切眾生都能建立高貴顯赫的幢,點燃起來智慧明燈普遍照耀世間;

 

願一切眾生立堅固幢,悉能摧殄一切魔業;

願一切眾生都能建立起來堅固的幢,都能滅一切魔業;(魔有四種,天魔、死魔、五蘊魔、煩惱魔。)

 

願一切眾生建智力幢,一切諸魔所不能壞;

願一切眾生都能建立起來智力幢,(有了這種高高在上的、絕對的智慧,)一切諸魔都破壞不了;(如果沒有這樣發願,一旦五陰魔、煩惱魔,這些感覺、妄想出現,就會一敗塗地了。希望大家這個因都能種好。)

 

願一切眾生得大智慧那羅延幢,摧滅一切世間慢幢;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大智慧那羅延幢,(那羅延非常高大,)摧滅一切世間的慢幢;(世間人都有慢心,驕傲自大、貢高我慢,常常瞧不起別人,自己比別人強的時候瞧不起,不如別人的時候也瞧不起。)

 

願一切眾生得智慧日大光明幢,以智日光普照法界;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智慧如同太陽一樣的大光明,用這種智慧的光明普照法界;(有了這樣的智慧光明,什麼事你都清清楚楚,什麼事都是一目了然的。)

 

願一切眾生具足無量寶莊嚴幢,充滿十方一切世界供養諸佛;

願一切眾生都能具足無量的寶莊嚴幢,充滿十方一切世界供養一切諸佛;(這裡說的是幢。)

 

願一切眾生得如來幢,摧滅一切九十六種外道邪見。』

願一切眾生都能像如來一樣,摧滅一切九十六種外道邪見。

 

是為菩薩摩訶薩施幢幡時善根迴向,為令一切眾生得甚深高廣菩薩行幢及諸菩薩神通行幢清淨道故。

這個就是菩薩摩訶薩施捨幢幡的時候,所作的善根迴向,(為什麼要做這樣的迴向呢?目的是)為了讓一切眾生得甚深的、高廣的菩薩行以及讓一切眾生都能得菩薩的神通、行清淨道。

種多少因,收多少果。哪塊兒種因,哪塊兒就有收穫,沒有種因,就永遠沒有果實。我認為不是太難的事,只要大家稍微用點心就可以做到。

 

佛子!菩薩摩訶薩開眾寶藏,以百千億那由他諸妙珍寶,給施無數一切眾生,隨意與之,心無吝惜;

佛子!菩薩摩訶薩開啟(打開)眾寶藏,用百千億那由他數的微妙珍寶,給與、施捨無數的一切眾生,隨他們的心意施捨,心中沒有吝惜;(施捨出去,不是沒有了,是更好的擁有了,是更多的擁有了。你如果把這些東西死死放在那兒,不動,那才是真正沒有了。)

 

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

用這些善根作以下迴向,所謂:

 

願一切眾生常見佛寶,捨離愚癡,修行正念;

願一切眾生常見佛寶,捨離愚癡,修行正念;

 

願一切眾生皆得具足法寶光明,護持一切諸佛法藏;

願一切眾生都能圓滿具足法寶光明,護持一切諸佛法藏;

 

願一切眾生能悉攝受一切僧寶,周給供養,恒無厭足;

願一切眾生都能攝受一切僧寶,周遍地給侍、供養,恒無厭足;(這點比較難的,大家供養佛、供養法,差不多都可以做得到,周遍地給濟供養僧團,這是個難事,因為大家總會去審查、審視。實際,我們都是三寶弟子,我們沒權利、沒資格去審視三寶。但是,往往眾生自然、不自然的就會去審視了,經過審視就會發現,這個和尚長相不好,那個和尚穿的不好,那個和尚說話不好,找了好多毛病,就不願意平等的供養、給與,就破壞了自己的善業。這裡說的僧寶是指僧團,不是某一個師父,是一切師父。)

 

願一切眾生得一切智無上心寶,淨菩提心,無有退轉;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一切智無上的心寶,(一切智就是無上的心寶,)清淨菩提心,無有退轉;

 

願一切眾生得智慧寶,普入諸法,心無疑惑;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智慧寶,(智慧)普遍進入一切諸法,心無疑惑;(沒有什麼不明白的了,一概都明白。)

 

願一切眾生具足菩薩諸功德寶,開示演說無量智慧;

願一切眾生都能具足菩薩一切功德寶,開示演說無量智慧;

 

願一切眾生得於無量妙功德寶,修成正覺十力智慧;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無量微妙功德寶,修成正覺(佛道,成就佛的)十力、(成就佛的)智慧;

 

願一切眾生得妙三昧十六智寶,究竟成滿廣大智慧;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微妙三昧十六智寶(运用三昧的自在去观察十六现象(所有色的究竟、所有缘起的究竟、思维的究竟等等十六种),产生的智慧。楞严经破五阴的时候就有这些,但是沉迷之中、以为真实就是魔境了),究竟成就圓滿廣大的智慧;(如果過去大家種過一些因,這一輩子也該得好了。但是現在看看大家都是什麼水平啊?也該知道了,我們生生世世都幹什麼呢?實際,我們跟那些不信佛的人差不多,什麼業都敢造,造完了,現在就是這副相,要什麼沒什麼。如果我們過去都發過這些願,都開花結果了,你什麼福德沒有啊,什麼智慧沒有啊!我們過去沒有做好,現在要一定想辦法努力去做,能做一點是一點,能種個因就種個因,千萬不要空過時光啊。)

 

願一切眾生成就第一福田之寶,悟入如來無上智慧;

願一切眾生都能成就第一福田(佛)之寶,(為什麼願一切眾生都能成佛呢?這是把佛具體化了,因為佛就是第一福田啊,佛又有十力威德,十八不共之法,佛的每一個細節上的功德,都要種因,你才能有某一個細節上的功德啊。第一福田,只是佛的無量功德之一啊。如果我們少了這個,也成不了佛啊。不同的語言、詞彙是在表達佛的不同的功德。)都能明白、契入如來的無上智慧;

 

願一切眾生得成第一無上寶主,以無盡辯開演諸法。

願一切眾生都能成為第一無上寶主,(一切寶的主人,)用無盡的辯才開演一切諸法。(我們就要滿腹經綸,又要說得清、道得明。不種因永遠沒有的。好多人總是在說話,說了一輩子,也總說不清楚話,因為不會說話,表達的都是適得其反的。我們多種好因,再多懺悔業障。)

 

是為菩薩摩訶薩施眾寶時善根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成滿第一智寶、如來無礙淨眼寶故。

這個是菩薩摩訶薩布施眾寶時的善根作的迴向,目的是為了讓一切眾生都能得以成就圓滿第一智寶(第一智寶是什麼呢?就是)如來無障礙的清淨眼寶。

 

佛子!菩薩摩訶薩或以種種妙莊嚴具而為布施。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時候用種種微妙莊嚴(微妙的裝飾之具,好多人喜歡戒指啊、項鏈啊、衣服啊等等打扮自己)具作布施。

 

所謂:一切身莊嚴具,令身淨妙,靡不稱可。

具體是什麼呢?所謂的:一切身體上用的種種裝飾,讓身體清淨美妙,沒有不稱心歡喜的。

 

菩薩摩訶薩等觀一切世間眾生,猶如一子,欲令皆得身淨莊嚴,成就世間最上安樂、佛智慧樂,安住佛法,利益眾生。

菩薩摩訶薩平等觀察一切世間眾生,如同自己的一個兒子一樣,都想讓一切眾生都能得身清淨的莊嚴,成就世間最上的安樂、得佛智慧樂,安住在佛法當中,也去利益眾生。

 

以如是等百千億那由他種種殊妙寶莊嚴具,勤行布施。

菩薩就會用百千萬億那由他的種種妙寶莊嚴具,勤奮行施捨。

 

行布施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

行布施的以後,用所有的善根做這樣的迴向,所謂:

 

願一切眾生成就無上妙莊嚴具,以諸清淨功德智慧莊嚴人天;

願一切眾生都能成就無上的、微妙的莊嚴具,用清淨的功德智慧來莊嚴人、天;(用自己的清淨功德智慧來莊嚴自己和大眾內在的莊嚴外莊嚴圓滿具足,內莊嚴也圓滿具足,內莊嚴就是功德、智慧。)

 

願一切眾生得清淨莊嚴相,以淨福德莊嚴其身;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清淨的莊嚴相,(好多人都想自己長得漂亮一點,你去布施,迴向啊,)用清淨自在的福德莊嚴自身;(大家一定要有清淨自在的福德啊,那才是享受,不然的話,哪裡是享福啊?好多人是受福德的罪呢。)

 

願一切眾生得上妙莊嚴相,以百福相莊嚴其身;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上妙莊嚴相,(長得最好看,)用百福相莊嚴自身;(所謂的百福,就是用很多很多福德來合成自己身體的每一相。我們以前學《優婆塞戒經》講佛的三十二相,佛的每一相,都是有無量功德、福德才能成就的。我們就是用百福德來莊嚴自己也行啊。不過長得漂亮也挺危險的。)

 

願一切眾生得不雜亂莊嚴相,以一切相莊嚴其身;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不雜亂的莊嚴相,(你這個人長得太好了,會遇到種種麻煩事,那就屬於雜亂的莊嚴相。眾生對佛只有畏愛兼抱的心,又害怕,又十分的恭敬。)用一切好相莊嚴自身;

 

願一切眾生得善淨語言莊嚴相,具足種種無盡辯才;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善凈語言莊嚴相,(有的人說的是善話、清淨話,別人聽就自在;有的人啊不善話,污濁話,讓人無可奈何。這個善的、清淨的語言本身就是莊嚴相之一,)具足種種無盡的辯才;

 

願一切眾生得一切功德聲莊嚴相,其音清淨,聞者喜悅;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一切功德聲莊嚴相,這種聲音是清淨的,凡是聽到的人都會非常喜歡;

 

願一切眾生得可愛樂諸佛語言莊嚴相,令諸眾生聞法歡喜修清淨行;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可愛樂諸佛語言莊嚴相,讓一切眾生聽法以後會歡喜地去修清淨行;(佛說話就有這麼大魅力,佛說完以後,聽法的人,就歡喜地去修行。)

 

願一切眾生得心莊嚴相,入深禪定,普見諸佛;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心莊嚴相,(心不莊嚴,就是胡思亂想,心渾濁相。心莊嚴相,就是不會渾濁的,不亂套的,一心不亂。放在學業上,學業可以成就;放在事業上,事業可以成就;放在佛法上,就可以一心不亂,修禪定的人就可以)入深禪定,可以普遍見到一切諸佛。(你沒有進入甚深的禪定,見不到佛的。)

 

願一切眾生得總持莊嚴相,照明一切諸佛正法;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總持莊嚴相,照明一切諸佛正法;(能看一切法都能明了其義。你從來沒見過的無上甚深的經典,你拿起來一看就能明白他的義理。我們現在經常會是怎麼看都不懂,或者是這裡懂,那裡不懂了。實際,是都不懂。大家從來沒有發過這種好願。)

 

願一切眾生得智慧莊嚴相,以佛智慧莊嚴其心。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智慧莊嚴相,用佛的智慧莊嚴自心。

 

是為菩薩摩訶薩惠施一切莊嚴具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具足一切無量佛法,功德智慧圓滿莊嚴,永離一切憍慢放逸故。

這個就是菩薩摩訶薩在惠施一切莊嚴具時的善根作的迴向,目的是為了讓一切眾生都能具足一切無量佛法,具足一切無量的功德、具足一切無量的智慧,都圓滿莊嚴,永遠離開一切驕慢放逸。

我們如果可以的話,學多少就做多少,沒有大布施,可以小布施嘛。一般的莊嚴具不是太貴的,父母可以戴的,都可以種的。我們學一次,一個是理解,再一個是盡可能地做一下,完了這種功德再迴向。只要有這個因在就好了。我們是等眾生數地種因,將來的收穫是無量無邊的。我們要從第一次開始,希望大家都能做好。現在開始去做也行。

只要種因,將來的智慧、辯才、福德、榮耀,一切一切都會好的。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受灌頂自在王位摩尼寶冠及髻中珠,普施眾生,心無吝惜,常勤修習,為大施主,修學施慧,增長捨根,智慧善巧,其心廣大,給施一切,

佛子!菩薩摩訶薩用受灌頂自在王位的摩尼寶冠(象征著王位的帽子)以及髮髻當中的明珠,普遍施捨給眾生。(就算是他施捨王位給人)心裡也不會吝惜的,(因為他知道施捨以後並不是失去了,第一成就了眾生的願望,第二也施捨了,將來會更多、更好的擁有這一切。所以,他不會吝惜,)常常勤奮地修習做一個大施主,修學施捨的智慧來增長捨根,用智慧善於巧妙地行布施,心越來越廣大,可以給施一切。

 

以彼善根如是迴向,所謂:

用施捨寶冠和寶珠的善根作以下迴向,所謂:

 

願一切眾生得諸佛法之所灌頂,成一切智;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佛法灌頂,成就一切智;(受灌頂以後就可以做轉輪聖王了,現在發願願一切眾生都能受一切諸佛教法的灌頂,也就是把一切諸佛的教法裝自己心裡最深處。)

 

願一切眾生具足頂髻,得第一智,到於彼岸;

願一切眾生都能具足頂髻(佛的三十二相之一,具有種種殊勝的功德能力),成就第一的智慧,到於彼岸;(從苦海的此岸到彼岸。)

 

願一切眾生以妙智寶普攝眾生,皆令究竟功德之頂;

願一切眾生都用微妙的智慧寶(佛法)去普遍攝受眾生,讓眾生的功德都能得到究竟,而且都能達到最高處;

 

願一切眾生皆得成就智慧寶頂,堪受世間之所禮敬;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以成就智慧的寶頂,配受世間人的禮拜和恭敬;

 

願一切眾生以智慧冠莊嚴其首,為一切法自在之王;

願一切眾生都能用智慧寶冠莊嚴自己的大腦,成為一切法自在之王(佛);

 

願一切眾生智慧明珠繫其頂上,一切世間無能見者;

願一切眾生的智慧明珠都系在頂上,(把佛法的智慧明珠放在大腦裡,)一切世間人無法見到你的智慧;(世間人沒有智慧、沒有能力去見到的。)

 

願一切眾生皆悉堪受世間頂禮,成就慧頂,照明佛法;

願一切眾生都能配得上世間人的禮拜,成就智慧頂,照明佛法;(什麼樣的人才能接受世間人的禮拜呢?首先要成就智慧頂,也就是說在你心裡,一切佛法要明明了了的、清清楚楚的。)

 

願一切眾生首冠十力莊嚴之冠,智慧寶海清淨具足;

願一切眾生首先成就的是十力莊嚴自己,(因為你成就了佛的十力以後,救護眾生就方便多了,就知道眾生的根性、能力,知道怎麼樣才會更好一些,)智慧寶海清淨圓滿的具足;

 

願一切眾生至大地頂,得一切智,究竟十力,破欲界頂諸魔眷屬;

願一切眾生都能到達大地頂,(就是最高處,)得一切智,究竟成就十力威德,有足夠的能力破除欲界頂一切諸魔眷屬;

 

願諸眾生得成第一無上頂王,獲一切智光明之頂,無能映奪。』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以成就第一無上頂王(佛),獲得一切智的光明之頂,(有智慧就如同有光明的人去做事一樣,可以自在如意地去做事了,)沒有誰可以跟你比,沒有人能把你的智慧奪走。

 

是為菩薩摩訶薩施寶冠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得第一智最清淨處智慧摩尼妙寶冠故。

這個就是菩薩摩訶薩在布施寶冠的時候形成的善根做的迴向,目的是為了讓一切眾生都能成就第一智慧、最高的智慧,到达最完美的境界。(我們沒有這些寶冠就不能成就這些施捨了嗎?也不是的,比如你給誰買個帽子,給父母買個帽子,在我們現在能力來講,就如同轉輪聖王那個寶冠一樣,當然了他那個寶冠代表了轉輪聖王,他把寶冠施捨了就意味著把整個轉輪聖王的權利都施捨出去了,我們現在也沒有那麼大的福德,但是現在我們有的福德,買個帽子送給父母、福田啊,都是可以的。甚至你送給一個要飯的都可以的。大家重點是借這個機會,把這些願發了。將來在你這裡會生成這些功德,一旦你擁有了這些功德,那就殊勝了。希望大家好好努力啊。)

 

佛子!菩薩摩訶薩見有眾生處在牢獄黑暗之處,杻械、枷鎖檢繫其身,起坐不安,眾苦競集,無有親識,無歸無救,裸露、飢羸,酸劇難忍。

佛子!菩薩摩訶薩見到有眾生犯法了,處在牢獄黑暗之處,杻械、枷鎖繫縛著他,起身、坐下都是不自在的,種種的苦都在逼迫著他,他沒有什麼親人,沒有皈依處,無人救護,甚至裸露著身體、飢餓、瘦弱、酸楚難以忍受。

 

菩薩見已,捨其所有一切財寶、妻子、眷屬及以自身,於牢獄中救彼眾生,如大悲菩薩、妙眼王菩薩;既救度已,隨其所須,普皆給施,除其苦患,令得安隱;然後施以無上法寶,令捨放逸,安住善根,於佛教中,心無退轉。

菩薩見了以後,會捨掉一切財寶、妻子、眷屬以及自身,(換來這些錢,)到牢獄救拔眾生,就像以前的大悲菩薩、妙眼王菩薩,都做過這些事。救護以後,隨著自己所有的,都施捨給他們,除掉他們的苦惱患難,讓他們得以安隱;然後施捨無上的法寶,讓他們捨掉放逸,安住在善根當中,在佛教當中心沒有退轉。

 

佛子!菩薩摩訶薩於牢獄中救眾生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

佛子!菩薩摩訶薩在牢獄當中救護眾生的時候,用這些善根做以下的迴向,所謂:

 

願一切眾生究竟解脫貪愛纏縛;

願一切眾生都能究竟解脫貪愛纏縛;(大家想想看,那些坐牢的眾生都是因為貪愛的纏縛,才會去犯法的。有的人說不對啊,有人是殺人啊,是瞋恨啊。那也是因為貪愛而起的,為什麼會恨呢?與貪愛相違背的時候就會恨,也會犯法的。所以,究其根本來講,都是一個貪愛為本。貪愛會把人束縛的很牢固,那是一個很痛苦的事,但是眾生都喜歡這種貪愛,菩薩就會這樣發願。)

 

願一切眾生斷生死流,昇智慧岸;

願一切眾生都能斷掉生死流,到達智慧的彼岸;(由無明生貪愛,與貪愛不相應就瞋恚,就造身口的業,造了這些業就永遠地流轉生死,生生世世在生死當中受苦,所以菩薩會這樣發願。)

 

願一切眾生除滅愚癡,生長智慧,解脫一切煩惱纏縛;

願一切眾生都能除滅愚癡(顛倒、邪見,這個東西最害人了,它會讓人喪失學業、事業,喪失所有的親朋好友,讓你無窮無盡的苦,所以要這樣發願),生長智慧,(眾生就是沒有智慧,才會跟著愚癡跑。你跟著智慧跑的時候,你是那樣安詳、你是那樣自在。如果你跟著愚癡走的時候,你是那樣的無奈、那樣的痛苦,而且是越造越麻煩。所以要這樣發願。)解脫一切煩惱纏縛;(所有的貪瞋癡慢疑這些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一切煩惱都可以解脫,只要你不跟著愚癡跑,就可以解脫一切煩惱。)

 

願一切眾生滅三界縛,得一切智,究竟出離;

願一切眾生都能滅掉三界束縛,(什麼是三界縛呢?就是對三界以內的纏縛,比如三界以內的人事物,有貪著心,就形成了這種纏縛,這種纏縛就可以永遠在三界輪迴當中,會受無窮無盡的苦。我們要滅除掉對三界裡面的任何一點一滴的執著,)得一切智,究竟出離三界;

 

願一切眾生永斷一切煩惱結縛,到無煩惱、無障礙地智慧彼岸;

願一切眾生永遠斷除一切煩惱結縛,(結使纏縛,也就是我們貪癡慢疑以及種種的由貪癡慢疑引發的這些煩惱,包括財色名食睡這些都是結使煩惱,這些煩惱為什麼叫結使呢?因為我們與生俱來,就跟它綁在一起的。跟它綁在一起叫結;它會驅動你去造業,叫使;為什麼叫纏縛呢?因為你跟它搞在一切,搞不清楚。)到達無煩惱、無障礙的智慧彼岸;(如果你升華智慧,這樣就可以達到無煩惱、無纏縛的彼岸了,自然就可以永遠斷除這些煩惱結使了。)

 

願一切眾生離諸動念、思惟、分別,入於平等不動智地;

願一切眾生都能離開一切動念、思維、分別,(如果說錯誤理解,就會想,眾生如果不去動念頭,不去思維,不去分別,眾生不就變成石頭、木頭了?眾生怎麼能受快樂呢?實際,你現在的起心動念、思維和分別那個都是無明愚癡,都會引導著你去做錯事,說錯話,破壞你的一切好。我們現在就發願,願眾生都離開現在這些。離開以後,)進入平等的不動智地;(你可以運用智慧去照了一切,看待一切,解決一切。就不再用愚癡來面對一切了。)

 

願一切眾生脫諸欲縛,永離世間一切貪欲,於三界中無所染著;

願一切眾生都脫離種種慾望的纏縛,(我們都是欲界眾生,欲界眾生最嚴重的欲是三種,食慾、睡欲、淫慾,這些慾望纏縛著眾生,眾生永遠在輪迴當中,會造好多好多業,就會永遠不得好,)永遠離開世間一切貪慾,(比如吃、穿、玩的貪心慾望,都要發現和離開,因為這些貪心和慾望就能給你帶來纏縛,這些纏縛只能給你帶來造業的機會,造業,只能是無窮無盡地受苦;受苦的時候再造,造完再受苦,永遠不會得好的,)在三界當中無所染著;(對一切人事物要無染著心,達到這一環節,當然了這個過程是比較緩慢的,但是目的一定要清楚,因為這一切都是讓你永遠受苦的根本,你必須要發願、要訓練自己,要改變這一切。我們現在種個因,將來一旦這個因兌現果實的時候,你就可以兌現這些利益了。到那個時候,你就可以做到這個事了。我們這個因種下來以後,還要時常地訓練一下,經常地讀誦一下,你就會知道,菩薩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而且要知道那些是苦的根源,讓你一切不得好。)

 

願一切眾生得勝志樂,常蒙諸佛為說法門;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最殊勝的、安詳快樂的志願,(比如立志成佛,立志成就最殊勝的智慧,立這樣的志就是非常安詳快樂的;)常蒙諸佛為說種種法門;(每個法都如何地進入、如何地掌握、如何自在如意地發揮,我們都希望一切諸佛為我們說這一切法。)

 

願一切眾生得無著、無縛解脫,心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無著、無縛地解脫,心都能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如果一切眾生都能知道心就像法界一樣廣大,了解越清楚、越透徹,他自然就不會對這些幻化的事去執著了,也不會去纏縛了,自然就得到了這種無著、無縛解脫了,本來就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執著和纏縛的,這一切都是幻化影像,沒有,你纏縛什麼;沒有,你執著什麼?)

 

願一切眾生得菩薩神通,一切世界調伏眾生,令離世間,住於大乘。』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菩薩的神通變化,在一切世界調伏眾生,讓他們出離世間的苦,安住在大乘當中。

 

是為菩薩摩訶薩救度牢獄苦眾生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普入如來智慧地故。

這些就是菩薩摩訶薩在救護牢獄苦難眾生的時候善根作的迴向,目的是讓眾生普遍地進入如來的智慧地。迴向比較容易,但是需要的這個善根就難了一些,大家可以用自己智慧看一看,我們有沒有辦法?實際,辦法也是有的,比如看到這些苦難眾生,有的時候做不到替他受苦。大的,我們現在做不到。有時候可以做到一些事,比如有的家長非常暴力的時候,把小孩關起來了,挨打了,你可以這樣去做。但是,也不能縱容這些小孩,讓他們無所畏懼,更加干壞事去。即使大家都做不到,你做其他事的善根也可以迴向到這裡,比如守戒的善根、拜佛的善根,也可以迴向到這裡,因為實在沒辦法的時候,我們這個願一定要發的,因為這個種子你不種,將來一定沒有果實的。

 

佛子!菩薩摩訶薩見有獄囚五處被縛,受諸苦毒;防衛驅逼,將之死地,欲斷其命,捨閻浮提一切樂具,親戚、朋友悉將永訣,置高碪上以刀屠割,或用木槍豎貫其體,衣纏油沃以火焚燒,如是等苦,種種逼迫。

佛子!菩薩摩訶薩見到牢獄的囚犯四肢和頭都被綁起來了,受這些苦毒,還有好多守衛驅趕逼迫他們送到死地,想殺死他們。他們馬上要捨掉自己在這個世界的一切樂具,親戚、朋友也都要永遠訣別,放在高高的石板上要用刀屠割,或者是要用木槍豎著貫穿他的身體,用纏著油的衣服點火來焚燒,像這樣的苦種種逼迫著。

 

菩薩見已,自捨其身而代受之;如阿逸多菩薩、殊勝行王菩薩及餘無量諸大菩薩,為眾生故,自捨身命,受諸苦毒。

菩薩見到以後,就捨掉自身代替他受苦;如同阿逸多菩薩、殊勝行王菩薩以及其他大菩薩一樣,為眾生的關係,自己捨掉身命,受這些苦毒。

 

菩薩爾時語主者言:我願捨身以代彼命,如此等苦可以與我。如治彼人,隨意皆作;設過彼苦阿僧祇倍,我亦當受,令其解脫。我若見彼將被殺害,不捨身命救贖其苦,則不名為住菩薩心。何以故?我為救護一切眾生,發一切智菩提心故。

菩薩這個時候會對那個主事人說:我願意捨身代替他的性命,他要受的苦都可以給我,你怎麼處置他,就怎麼處置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假設超過他要受的苦無量倍,我也會承受,讓他得以解脫。我如果見到他馬上要被殺害,我不捨身命去救贖他的苦,那就不能叫做菩薩心了。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就是為了救護一切眾生,才發的一切智菩提心的。(現在這個事輪到我頭上了,我就應該去做了。我現在不去做,那我發的心就是假的了。)

 

佛子!菩薩摩訶薩自捨身命救眾生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

佛子!菩薩摩訶薩自己捨掉身命救護眾生以後,用這個善根,作這樣的迴向,所謂:

 

願一切眾生得無斷盡究竟身命,永離一切災橫逼惱;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無斷盡的究竟身命,(長命,不會夭折,)永遠離開一切災害、橫禍、逼迫、惱害;(將來你首先會得到這種利益,你也會把這種利益再施捨給眾生。自己如果破除了這些業多好呢。)

 

願一切眾生依諸佛住,受一切智,具足十力,菩提記別;

願一切眾生都能依一切諸佛而住,受一切智,具足十力,得到佛的菩提記別;(授記,告訴你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你可以成佛。)

 

願一切眾生普救含識,令無怖畏,永出惡道;

願一切眾生普遍救護一切眾生,(有識別能力的眾生,)無所畏懼,讓他們永遠出離惡道;(往往我們救護一切眾生的時候,我死了怎麼辦呢?我病了怎麼辦呢?總有怖畏,因此我們需要發願。)

 

願一切眾生得一切命,入於不死智慧境界;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一切命,(佛能得一切命,為什麼呢?因為佛想變個什麼樣的眾生就能變個什麼樣的眾生,變成哪個眾生就有哪個眾生的命了,可以得一切命,)進入不死的智慧境界;(不生不滅的是什麼?每個人的妙明真心、真如本性,自性智慧。)

 

願一切眾生永離怨敵,無諸厄難,常為諸佛、善友所攝;

願一切眾生永遠離開怨敵,(這個非常好啊,我特別建議,大家就是做不到這個事,也要用其他的善根迴向,這些願都要發的,)永遠沒有厄運和災難,常常被佛、善友(菩薩、阿羅漢、辟支佛、獨覺聖者、善知識、善友)所接受;(這個願非常非常重要啊!我們生生世世乃至今生都造各種業,樹立起來的怨仇、敵對都有,現在發願離開怨敵不是離開別人,是離開製造怨敵的那個心,這樣就永遠沒有厄運和災難了。如果在那樹立怨敵,就會總有厄運和災難。被佛和善友接受,你就能得好多利益。)

 

願一切眾生捨離一切刀劍兵仗、諸惡苦具,修行種種清淨善業;

願一切眾生都能捨離一切刀劍兵器、種種地製造痛苦的器具,(因為這些東西都是害人的,)修行種種清淨的善業;(如果你總讓別人痛苦,你將來不是還要受無量痛苦嘛,所以,我們現在發願捨離製造苦的物和心,都能修種種清淨的善業。)

 

願一切眾生離諸怖畏,菩提樹下摧伏魔軍;

願一切眾生都能離開一切怖畏,(有的人膽小、害怕,我就怕鄉下那些古怪蟲子,就是因為願沒有發好啊,)在菩提樹下摧伏魔軍;(比如,你害怕什麼,將來魔軍就變成什麼,那不把你給嚇死了?你最怕什麼,它就會變成什麼。我們發願以後,魔軍怎麼樣障礙你都障礙不了,沒用的。)

 

願一切眾生離大眾怖,於無上法心淨無畏,能為最上大師子吼;

願一切眾生都能離開大眾怖畏,(有的人見到人多了就不敢說話了,平時沒事的時候是口若懸河,什麼都能說,一旦站在千千萬萬人的面前,大庭廣眾之下就懵了,這就叫大眾怖畏,害怕人多,)對無上的佛法我們也用清淨的心、無所無懼的心來面對,就有能力成為最上的大師子吼;(最高的大法師,因為你對于一切法都是心清淨的、無所畏懼地接受了,對大眾也不害怕。)

 

願一切眾生得無障礙師子智慧,於諸世間修行正業;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無障礙的師子智慧(佛智慧),(無障礙的師子智慧——師子是一種比喻,佛也經常比喻成師子,為什麼這麼比喻呢?因為在所有的動物界當中,師子讓所有的動物都害怕,都會躲避開。佛有這種智慧,走到哪裡,一切眾生的那種小聰明、小智慧沒有辦法跟佛比,所以叫師子智慧,也叫佛智慧,)在一切世間修行所有正業;

 

願一切眾生到無畏處,常念救護諸苦眾生。

願一切眾生都能到達無所畏懼的境界,常常想著救護一切苦難眾生。(如果你有所畏懼,看到眾生受極大苦,你也不敢去救,那你就沒辦法做了,所以,要發願的。)

 

是為菩薩摩訶薩自捨身命救彼臨刑諸獄囚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離生死苦,得於如來上妙樂故。

這個就是菩薩摩訶薩在捨自己身命去救護這些馬上要上刑的獄囚時生成的善根所做的迴向,目的是為了讓一切眾生能離開生死苦,都能得如來最高的、最微妙的快樂。

菩薩要做的事很難,大家出於種種原因幾乎都做不到,都做不到怎麼辦呢?我們這個願必須要發,最差最差,你可以用其他的功德和善根來填注,來迴向發願,這個願是一定要發的。這個願發了以後,將來你走到哪兒去都不害怕,見到什麼人、事、物都不害怕。所以,不管你們怎麼理解,怎麼地也好,我的主要目的就是想,你現在做不到,這些願一定要發到,一定要發。希望生生世世你們永遠都是無所畏懼的,能做到一切菩薩應該做到的事。這個因一定要種下來。

我知道,今天學的,代眾生受這麼大的苦,甚至代眾生去死,大家難以做到,因為大家還有好多恐懼心理啊。這個時候怎麼辦呢?我們這些願不發了嗎?這些善根不種了嗎?不可以的。就即使現在你都做不到,也可以用其他的善根來做這樣的迴向,比如你持戒、拜佛、念佛的善根,或者施捨了一塊錢,你說了一句善話,所有善根,你都可以做這種迴向,發這樣的願,這個願一定一定要發,因為你不發這個願,你永遠不會結這個果,你就會永遠有恐懼心,有恐懼心,你什麼事都做不好、做不到的。所以,特別建議,我們學一次《華嚴經》真是不容易的,我們也不要白學,我們最低限度把這些願都發好,種個因。大家都學過《百業經》、《談因》,對因果都略微知道一些,知道我們現在發的願都可以一一結果的,這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所以,希望大家不要這樣想:我做不到,這個願就不發了。千萬不要這樣。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六